廢棄魚塭成景點!到枋寮玩漁村 「珂掘底」體驗一日漁夫

大小朋友體驗魚塭餵魚。

內容提供/《漁業推廣》 文、圖片提供/財團法人台灣養殖漁業發展基金會專員 洪嘉鎂、屏東縣養殖漁業發展協會總幹事 陳右穎

屏東縣枋寮鄉位於屏東平原尾部,大武山山腳下,早期以種植水稻為主,而後逐漸發展養殖業,目前以養殖石斑魚及午仔魚為大宗,農作物也轉變以蓮霧及芒果為主。位於枋寮鄉番仔崙養殖漁業生產專區的新龍社區近年將石斑魚副產物開發為化妝品、甜點,另一方面也積極發展漁村旅遊,更串聯鄰近社區,將漁業結合農業,讓觀光客體驗農漁村生活。

活化廢棄魚塭 體驗漁村日常

新龍社區又有龍膽石斑的故鄉之稱號,全球首例開發龍膽石斑魚苗技術就在此處。社區主要以養殖業為主,近年則積極發展社區觀光,涵蓋體驗餵魚、風味餐、製作一夜干等多項活動。

養殖魚塭在魚蝦全數收成後會進行「珂掘底」工作,主要是漁獲物收成時總有一些漏網之魚,因此要進行排水、清池等工作,將池底沒抓完的魚蝦一次捕撈完成,再進行整池、曬池等後續工作。

小朋友扮演小小漁夫,體驗「珂掘底」。

對於民眾來說,這是少數可以近距離接近甚至觸碰到養殖生物的時候,但並不是每次辦理遊程都剛好有「珂掘底」可以配合讓遊客體驗。因此新龍社區盤點社區內廢棄魚塭,選定適合遊客體驗的場域,在每次活動前進行蓄水、放魚,讓遊客可以體驗「珂掘底」活動,而這些被抓起的魚則成為風味餐的料理食材之一。

想體驗漁村日常,也要試著手作當地漁產品,社區媽媽在教室前方教學如何手作午仔魚一夜干,遊客跟著每個步驟將午仔魚從背部剖開、展成蝴蝶狀、清內臟、泡鹽水、綁上繩子、吊掛、標註姓名,新龍社區會協助遊客包裝製作好的一夜干。

進到漁村也一定要品嘗社區特產魚鱗膠原蛋白果凍,新龍社區將過去被視為廢棄物的龍膽石斑魚鱗進行加值運用,魚鱗經過長時間與水及糖調味熬煮,再放入杯內冷卻成形,一口咬下入口即化。新龍社區更準備當地盛產芒果、火龍果、香檬等水果,讓遊客為魚鱗膠原蛋白果凍進行二次調味,順道介紹當地農特產。

海濱漫漫遊行程。

結合農業活動 帶動多區發展

新龍社區除發展漁村旅遊外,更希望能夠跨域整合,讓更多人知道枋寮鄉除了漁業之外,也有農業。作為當地領頭羊的新龍社區希望可以帶動鄰近社區,一起往前走,達到互相加值的目的。

因此漁村旅遊也結合在地景點、步道進行導覽,讓遊客體驗不一樣的風情,新龍社區更結合新開社區的活動,由當地阿嬤帶領遊客手作鹽漬品福菜,讓遊客了解早期農作物採收下來後,無法長久保存,必須透過鹽漬等過程以延長農作物保存時間,遊客跟著製作後還可以帶走DIY成品。

除此之外,遊程也結合當地農場,帶著遊客去種菜,甚至體驗芭樂套袋、手摘芭樂以及製作芭樂茶等,希望遊客體驗漁村生活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農村生活的樂趣。

漁夫午餐匯集漁村美味。

福菜DIY醃漬。

本文轉載自408期《漁業推廣》月刊,原文標題〈枋寮樂漁山海遊 串聯地方農漁產業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