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386 頁
水試所成功繁殖斐濟藍魔鬼,海洋更永續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再創海水觀賞魚人工繁殖研發佳績,建立高價的斐濟藍魔鬼雀鯛 (Fiji Blue Devil Damselfish; Chrysiptera taupou)完全養殖技術,未來可生產種苗供應市場需求,以減緩商業捕撈行為對海洋資源之影響,進而確保海洋資源的永續利用。
好菌結合土壤添加物,減少番茄青枯病發生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為減少番茄青枯病的危害,於2月23日在宜蘭縣壯圍鄉農友田區舉辦「芽孢桿菌應用於番茄青枯病之防治觀摩會」,觀摩會由花蓮農改場場長范美玲親自主持,與會農友約100人,會中與農友充分交換意見,現場反應極佳。
氣候不穩溫差大,防範水稻稻熱病
年初溫度較高,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發現去年12月種植的水稻已有部分出現稻熱病病斑,最近受鋒面影響氣候不穩定,濕度增高,鋒面過後可能有較大的溫度變化,使水稻罹病機會增加,臺南場籲請農友注意葉稻熱病的發生,若發現本田或秧砧出現病斑,應即早進行防治措施、正確用藥,不要過量施用氮肥,以避免稻熱病發生嚴重。
試試矮化嫁接這招,讓油茶籽增產又好採
油茶為臺灣主要油料作物之一,但其傳統管理及生產方法,存在許多缺點。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表示,油茶樹藉由逐年剪枝矮化及配合嫁接、套袋、遮陰等技術,不但提升嫁接成活率、增加油茶樹茶籽產量,且矮化的油茶樹容易採收,降低老農採收的負擔、提高農民收益及茶油自給供應率。
永續鰻魚資源,3月至10月禁止捕撈鰻苗
漁業署進一步說明,以往每年捕撈日本鰻苗期間主要從10月起至翌年4月底計7個月,從102年開始,縮減捕撈期為每年11、12月及翌年1、2月共4個月,捕撈期減少了3個月(即每年10月及翌年3、4月),依97至101年度日本鰻苗各月份漁獲量統計資料推估,前述3個月禁止捕撈期可讓約有10萬尾的日本鰻苗有機會溯河成長並繁衍下一代,有助於維持鰻魚產業永續發展。
農試所低鹽乳酸發酵技術,醃漬高麗菜更有效率
去年受到颱風影響,高麗菜一顆飆漲至一百多元,農民復耕搶種,導致高麗菜產量過盛,價格暴跌到今年1月每公斤甚至只剩5元。針對高麗菜「菜土菜金」的問題,過去幾年,許多研究機構都在思考如何提升高麗菜附加價值。農委會農業試驗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經營利用系主任楊淑惠研發低鹽乳酸發酵技術,讓高麗菜醃漬過程可以減量用鹽,吃起來仍有傳統醃漬作法的美味,鈉含量減少許多,同時縮短醃漬時間與降低醃漬成本,提高高麗菜附加價值。
重現日式建築風華,林試所「五木齋」開放參觀
臺灣在日據時期所留下的建築物所剩無幾,位於扇平園區超過百年的「五木齋」仍能保留相當完整,深具歷史價值。林業試驗所不但用心保存,並研究其結構特性,讓後代子孫能瞭解扇平所走過的歷史。
【野望沙龍】虛構非虛構:隱藏國度天空下Hidden Kingdoms: Under Open Skies
世界上第一部「電影」〈Sallie Gardner at a Gallop〉,是1878年以賽馬的奔跑為主題。當初拍攝目的只是為了證實,牠奔跑時會不會四蹄離地?結果意外地成為第一部利用視覺暫留原理而製作出來的動畫(motion picture),也同時成為第一部與生物相關的紀錄片。
別讓半吊子心態拖垮產業永續,林榮信:各項防疫細節要落實
台灣位經候鳥遷徙路線,秋冬時節難以避免禽流感病毒由外傳入,與其年年提心吊膽,不如正面迎擊病毒,做好禽舍安全管理,除了密閉或非開放式養殖,避免和野鳥接觸,更重要的是人員、車輛進出控管,經歷這幾年慘烈疫情,大多農民都知道進出禽舍要消毒,但到底有無確實執行消毒程序?什麼樣才是有效的消毒?種種細節就是迎戰禽流感的致勝關鍵。
【農業百工圖】秧苗快快長 育苗業
每年一月,邱水清家門前的麻雀總是特別多,鳥看準了育苗的日子要開始了,在冷藏庫放了四個月的種子才剛浸入水槽裡,牠們就擠在最近的電線桿上嘰嘰喳喳等著,邱水清除了放放鞭炮嚇鳥,也沒想多做什麼,反正鳥吃剩的就是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