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310 頁
每日暗夜偷排廢水1千多公噸!彰化違規業者被抓包
檢警環聯合查獲彰化縣埔心鄉某造紙廠蓄意繞流及稀釋高濃度未經處理之原廢水,屬水污染防治法第73條所稱之違規情節重大
鄰田汙染——有機農民心中的痛,通路商與生產者應如何攜手面對?
「有機蔬菜驗出農藥殘留超標XX倍!」媒體聳動的標題與不明就裡的報導,未探究有機蔬果檢出農藥殘留究竟是鄰田汙染還是蓄意使用,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常讓真正用心的有機農友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
公視播出紀錄片《蜂狂2》,揭露背後真正的那隻黑手
公視2014年製播探討蜜蜂消失相關紀錄片《蜂狂》,獲得國內外10個獎項與入圍,再推出續集《蜂狂2》(Toxic Bees II- Human Intervention)
雨後防雜草就靠它們!果園地被植物新選擇:蠅翼草、心葉水薄荷
日前的豪雨不僅造成3,398萬元的損失(截至10月17日下午5點),農友們不但要加速田區積水排除、清園,隨著雨後冒出的大量雜草最讓農友們煩心。一般果園雜草管理常使用除草劑,但卻不利環境友善耕作的趨勢
【農技最前線】太陽光電溫室好不好?從萵苣栽培看起
為符合世界潮流對綠能產業的重視,政府正積極思考及運作綠能產業與農業結合的可能性,近來推動於不利耕種或受地層下陷、汙染影響的地區,架設非農業利用的光電
極品可可豆在屏東!推動本土產業不能等
可可是一種熱帶果樹,主要發源地為巴西亞馬遜河叢林,近年非洲、東南亞、拉丁美洲為國際主要可可供應產地,臺灣於西元 1922年從印尼引進試種,由於其生長特性需高溫多濕的生長環境,只能種植於南北緯 20度之間,臺灣以屏東氣候最為合適,當時僅有少數人引入試種,後因加工技術無法突破而逐漸沒落。
搶救瀕危魚大作戰!海大成功復育臺灣梅氏鯿
繼完成復育在臺灣水域已經絕跡的「大鱗梅氏鯿(Metzia mesembrinum)」之後,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陳義雄教授研究團隊今年再度成功繁殖瀕臨絕種的臺灣原生淡水魚類「臺灣梅氏鯿(Metzia formosae)」
攻擊型農業開弓,正宗和牛輸臺,日方看好臺灣市場消費潛力
睽違14年,日本和牛上月18日正式恢復輸臺,許多飯店、進口商早已摩拳擦掌,業者預估將掀起一股和牛熱,日本畜產物輸出促進協議會今大陣仗召開和牛輸出媒體發表會
記錄一塊土地的重生,與東山「賢仔」的返鄉之路
黃文賢是土生土長的東山人,老朋友都叫他「賢仔」(臺語),老家在仙公廟附近,從小在淺山果園中奔跑長大。工作室成員第一次造訪他的果園是在 2015年 12月。
豪雨農損達1,256萬元,農友災後復耕看這裡!
臺灣地區本月受滯留鋒面引進豪雨影響,造成農業災情,經本會畜牧處、農糧署及漁業署彙整各直轄市、縣市政府查報資料(截至10月16日11點),農業產物及民間設施估計損失計1,25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