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75 文章

【飽讀好書】回家種田:一個返鄉女兒的家事、農事與心事

這不只是一本談種田的書。劉崇鳳以一個返鄉女兒的視角,書寫回家之路的曲折點滴,她有猶豫、困惑、不滿與憤懣,也有體悟與自省。二十代、三十代甚至四十代女性讀來,必然心生震動,彷彿看見自己生命樣態的切片。

寒流來襲不再「剉咧等」,各類作物防寒應對指南

農傳媒整理自農委會、農糧署、高雄區農改場、臺南區農改場、臺中區農改場相關資料,針對不同作物的防寒措施,提供給農友參考。農民需密切注意氣象資訊,適度採取各項防寒措施,以減少農作物災害及財產損失。

休市爭議北農總座遭批神隱,美濃農會:她神隱處理好產銷,這就是農民要的!

臺北農產運銷公司的休市風波引起社會極大關注,原本一場因氣候、產地蔬果調節失靈的爭議,卻演變成政治口水戰。

36年心血全捐出,生態紀錄片始祖劉燕明盼貢獻臺灣生態教育

「請把我的作品,化成全民的知識跟感悟。」年近七十歲,屢獲海內外大獎肯定的生態紀錄片導演劉燕明,將自己付出大半生拍攝的珍貴臺灣生態紀錄,共730卷膠卷跟30T的數位影像,全數無償捐贈給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

意外擦槍走火的北農休市風波,帶來什麼啟示?

臺北農產運銷公司休市風波引發社會關注,農委會大動作出面進行產地調節,啟動真空預冷及冷藏庫等設備,調節短期葉菜類分批供應,北農、農委會也呼籲農民團體分散供應臺中、西螺等其他拍賣市場。

【女力】取得信任不容易,積極融入鄉村需要磨合期

要在農漁村生活,除了本身是當地人、隨另一半嫁入外,還有另一種不常見的狀況──因為工作而進入村落,身為一個外來者要如何順利地融入農村生活,並成為他們的一分子呢?

產運銷三方合作,北農元宵後開市菜價回穩

臺北農產運銷公司休市風波引發社會關注,在元宵節連休三天後,今天凌晨臺北果菜市場開市,蔬果進貨量為2370公噸,整體蔬菜平均批發價格一公斤19.9元,比休市前上漲7.9%,在北農和農委會的預期範圍之內。

【女力】新住民也是新農民,扛起田地裡的半邊天

不再只是男主外、女主內,農村裡有性別分工的新氣象。來到南方的屏東縣農業鄉鎮,新住民女性投入當地農業勞動力。日久他鄉變故鄉,全心奉獻給這塊土地的生產,不只撐起農村,說是養活了臺灣人也不為過。農村女力,真的不一樣!

【動物主場我來挺】 食物鏈和生產線之間:談友善石虎農作

因應2017挺挺動物生活節主題專區規劃,動物當代思潮特與農傳媒、挺挺網絡社會企業合作,開闢【動物主場我來挺】系列專題,包含金門、小琉球、花蓮等地

【農民傳真】新屋巢農產地餐桌 一場低碳足跡的地方饗宴

想像一下,騎著單車在幾個路口彎來繞去,車前菜籃就能裝得滿滿,從蔬菜、水果、稻米、雞肉、豆製品、飲品,生活飲食所需幾乎一應俱全。這樣的低碳飲食圈就在桃園市新屋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