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75 文章

【地方心聲】林德輝:推動農業職災保障,應思考如何納入所有農業勞動者

農委會主委林聰賢今年過年時宣示要試辦農民職業災害保險,讓辛苦耕作的農民,能得到更多的保障。無獨有偶,屏東縣府去年11月率全國地方縣市之先,修正《屏東縣勞工職業災害慰助金自治條例》為《屏東縣職業災害慰助金自治條例》

placeholder-light

根絕口蹄疫、禽流感,國策顧問黃崑虎:臺灣畜禽產業亟需轉型

對臺灣禽畜產業來說,產業提升經營效率與落實防疫上的生物安全管理更是關鍵。無論是口蹄疫或是高病原型禽流感等動物疫病,都會對畜牧產業造成重創,某些禽流感病毒更對公共衛生造成威脅。該如何面對與解決?《農傳媒》專訪素有「養雞大王」稱號、同時也是總統府國策顧問黃崑虎。

水稻胡麻葉枯病 田間防治有對策

胡麻葉枯病(Brown leaf spot,病原菌Bipolaris oryzae)為臺灣水稻主要風土病之一,在水稻整個生育期均有可能被危害,多發生於生育後期。發生嚴重時常造成抽穗不良

【野望沙龍】《棕熊世界》-單親媽媽的冒險日記

讓我們倒帶到40年代,當美國正從二戰後逐漸復甦,彼時的迪士尼集團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即便迪士尼的主要觀眾喜歡可愛絨毛主角和溫馨有趣的動畫,他們還是想來點不同的嘗試,派出製片團隊到野外拍攝自然紀錄片。

日本的鰻魚飯材料以日本鰻為主,但市面上(圖片來源/Pixabay CC0 Public Domain)

平平攏係鰻魚,此鰻非彼鰻

鰻魚,對多數人來說可能是高價或較不常食用的水產品,國內有相當多鰻魚產品,不管是鰻魚罐頭、海產店偶爾能看見的錢鰻、日本料理店常見的星鰻、動輒兩三百元起跳的鰻魚飯等。

林業及保育界的「奧斯卡」,溫馨故事遍及自然、文化與原鄉

一年一度的「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表揚大會」,今年瀰漫著濃濃的綠色奧斯卡味道,日前將畢生作品無償捐贈林務局的生態紀錄片導演劉燕明,獲頒「特別貢獻獎」。

【飽讀好書】茶杯裡的風暴:丟掉公式,從一杯茶開始看見科學的巧妙與奧祕

科學並非只有冷冰冰的公式和定理,跟隨作者的視角來看這個世界,發掘隱藏在普通與日常生活背後的科學

南瓜新品種抗病產量高,「友旺」成有機栽培生力軍

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與國際級的亞蔬-世界蔬菜中心,研發出南瓜抗病新品種「花蓮亞蔬二號-友旺」,可以抗兩種病毒,其中一個親本為強抗病毒品種「花蓮亞蔬一號-泰山」

愈來愈夯的米穀粉,你吃過嗎?

去年台東縣關山鎮農會研發限定版的米乖乖,狂銷超過20萬包,有錢也買不到,也帶動其他地區推出特色米乖乖。

鰻苗出口管制,緊縮與放寬的兩難

每年春節前夕,宜蘭、花蓮等出海口夜晚總會聚集上百位漁民,希望捉些鰻苗賺壓歲錢,但本季鰻苗數量大舉下滑,不到上季的3成,一尾喊價一度近200元,其中有許多非法走私到鰻魚消費大國日本。留不住魚苗,大大影響國內自有的鰻魚養殖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