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倒帶到40年代,當美國正從二戰後逐漸復甦,彼時的迪士尼集團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即便迪士尼的主要觀眾喜歡可愛絨毛主角和溫馨有趣的動畫,他們還是想來點不同的嘗試,派出製片團隊到野外拍攝自然紀錄片。
第一個作品是27分鐘的《海豹島(Seal Island)》,雖然一開始發行商並不看好,還婉拒播映,沒想到大獲好評,還拿下隔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獎。《海豹島》開始了迪士尼「真實世界歷險記」(True-Life Adventures)一系列紀錄片,拿下八座奧斯卡獎,很快的,「真實世界歷險記」團隊就與高品質的生態紀錄片畫上等號。
1975年,迪士尼特地把過去「真實世界歷險記」系列的長短篇紀錄片重新剪輯,推出《真實世界歷險記精選集(The Best of Walt Disney’s True-Life Adventures)》在大銀幕上上映。當時還沒有我們今天耳熟能詳,如探索頻道(Discovery)、國家地理頻道或動物星球等,專門拍攝自然生態和野生動物的影音媒體平台。
許多年輕人受到迪士尼自然紀錄片的啟發,後來從事林業或環境相關領域的工作。2008年,「迪士尼自然」從華特迪士尼影業集團下成為獨立的製片機構,專門製作自然生態紀錄片。總部位於法國巴黎,由曾任迪士尼動畫集團法國分部的資深副總裁與總經理讓弗.朗索瓦.卡米萊里(Jean-Francois Camilleri)先生領軍。至今「迪士尼自然」已發佈九部紀錄長片,每回新片發表都會選在世界地球日(4月22日)前公佈。
小熊尋找的榜樣原來就在身邊
《棕熊世界》以阿拉斯加一個棕熊家庭為主角,記述母熊帶著一對初生小熊下山、哺育、覓食、化解其他公熊與灰狼攻擊、飽食鮭魚大餐的成長旅程。相較於其他自然頻道,「迪士尼自然」處理鏡頭下的動物世界還是略顯保守,說好聽點是老少皆宜、適合闔家共賞。即使小熊面臨其他掠食者獵食的危險,也避開真實世界中殘酷的殺戮和死亡。
雖然如此,《棕熊世界》還是一部引人入勝的溫情家庭片,優美的地景、細膩的行為特寫、編曲多元的配樂與知名演員幽默的旁白,大大加分本片的娛樂效果。從遠眺阿拉斯加的冰封群峰,到春夏之際森林和原野遍布生機,小熊在海濱玩耍、大嚼淡菜的滑稽模樣實在惹人憐愛,熊群守在瀑布河道旁、各憑本領撲向鮭魚的高潮,讓觀眾身歷其境的跟著棕熊媽媽一同經歷撫育幼兒的心境起伏。
我很喜歡片裡結尾裡說的,小熊心心念念要尋找的大熊榜樣,其實一直就在牠身邊。母熊絲凱讓觀眾看見母性的堅毅、勇氣與智慧,而現實生活中,傑出的女性典範更是無所不在。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精采鏡頭的背後,就有這麼一位不容小覻的女性攝影師。
攝影獎的常客
觀眾可能會懷疑,要背著沉重的攝影儀器上山下海、忍受酷曬、湍急河水等嚴峻環境,一介女子真的有辦法忍受嗎?自由攝影師蘇菲達林頓(Sophie Darlington)告訴我們,只要有一雙好靴子和舒適頸枕,她就足以征戰南北。達林頓擁有拍攝紀錄片的多年資歷,她過去參與迪士尼自然的《紅色羽翼-火鶴之謎》(2008)、《非洲大貓》(2011)和這次的《棕熊世界》(2014),優異的掌鏡讓她成為自然紀錄片裡橫掃攝影獎的常客。
2016年是達林頓大放光彩的一年,她拍攝的三部片全數入圍野望影展全景攝影獎!包括兩部BBC ONE的紀錄片-《獵食者》、《生命禮讚》,與本片《棕熊世界》。《獵食者》拿下野望全景攝影獎(大團隊)、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英國奧斯卡)最佳紀實攝影、英國影視攝影指南的傑出獎,與英國視訊鬥牛犬獎最佳攝影。其餘兩部在國際影展上也有亮眼表現,《生命禮讚》摘下2015年英國視訊鬥牛犬獎最佳攝影,《棕熊世界》則是2014年環境媒體獎的最佳攝影。
回頭看台灣,這兒也有一位令人敬佩的女性,長期付出她的時間心血,致力黑熊保育。黃美秀博士是台灣首位進行長期野外研究黑熊的研究者,從1996年起投身黑熊研究,在玉山國家公園深處,捕捉黑熊、繫放頸圈,再用無線電追蹤黑熊路徑,原住民暱稱她為「Ali-Duma」(黑熊媽媽)。去年,耗時六年、由李香秀執導的《黑熊森林》上映,片中譜出黃美秀與布農族巡山員林淵源長年調查台灣黑熊的「尋熊記」,也讓一般民眾有機會透過影像認識台灣的山林和野生動物。
生活飽受威脅的熊科動物
全世界有八種熊科動物-美洲黑熊、美洲棕熊、眼鏡熊、懶熊、馬來熊、亞洲黑熊、大貓熊與北極熊。生活領域不同,每種熊的威脅不盡相同,但環境開發造成的棲地破碎化、人熊衝突與非法狩獵卻是這些大熊的共同命運。台灣黑熊是亞洲黑熊在台灣的特有亞種,雖然台灣許多企業、政府單位或文創商品都選用台灣黑熊作為吉祥物,但在自然環境中估計僅存200至600頭野生黑熊。黃美秀博士當年繫放的十五隻黑熊中,有八隻斷肢或斷掌,間接造成黑熊獵食與活動的困難,顯示非法獵捕的陷阱仍是復育台灣黑熊最大的困境。
你認識自己土地上的動物和植物嗎?迪士尼自然用溫馨可愛紀錄片帶我們認識雪地、山林、海岸和熊族,你也可以從認識這片島嶼的環境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