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271 頁
史上第一農人祭,用搖滾樂相挺農業
當「農業」和「音樂」碰在一起,會擦出什麼火花?農民也可以很「Rock」嗎?史無前例、全臺第一個以「農」為主的音樂祭—農人祭—本週六(3/17)下午一點將在屏東縣的熱帶農業博覽園區登場。
10倍速度又兼顧環保!臺灣領先研發FaPEx®農藥殘留萃取技術,聯手國際大廠推向全球
食品安全議題中,農藥殘留檢驗是各方關注的重要焦點。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獨家研發FaPEx®(Fast Pesticide Extration)快速農藥殘留萃取淨化技術
遠洋漁船勞動條件待改進,臺灣受關注。漁業署:已制定相關規範,致力提高外籍船員待遇
位於美國的蒙特利灣水族館(Monterey Bay Aquarium)2月發佈「海鮮奴工風險工具(Seafood Slavery Risk Tool)」網站,幫助消費者或海產業者查詢其所購買或進貨的海鮮是否可能由受虐勞工、非法移工或是被迫害的童工在惡劣海上環境中捕撈。
農委會支持農漁會資訊整合 101家農漁會相招來加入
農漁會信用部資訊共用系統在農委會與全國農業金庫積極輔導下已建置完成,自105年7月18日成功將第1家(彰化縣線西鄉農會)轉換上線,至107年2月底已完成101家農漁會信用部轉換上線,轉換家數達全體311家信用部之32.5%。
國際爆發李斯特菌群聚感染,臺灣需注意什麼?
近日來,南非、澳洲接連爆發近千位民眾,因食用被李斯特菌感染的肉類、哈密瓜中毒,截至2月底統計,已有180人死亡。
【廚房小情歌】家常料理的華麗變身之旅──油菜花炒沙茶牛肉
有些料理光是聽聞其名就讓人食欲大開,例如鹹魚豆腐煲、麻婆豆腐、芋泥香酥鴨、金銀菠菜、紅燒豬腳…,這些下飯的手工菜,普遍受到大家的喜愛。
讓剋星從天而降 無人機釋放天敵防治荔枝椿象
目前荔枝椿象已普遍危害全台灣,許多廢棄、無人管理的龍眼、荔枝園,甚至是做為行道樹的台灣欒樹上都能看到他的蹤跡,除了造成龍眼、荔枝減產外,還會噴出防禦性臭液,如遭噴濺可能會造皮膚灼傷、過敏等症狀。
【飽讀好書】極北之旅:維京末裔挪威探險家南森極地遠征實錄
弗瑞德約夫.南森被譽為是探險家的導師,他打開了所謂極地探險的英雄時代,並花費三年深入極地北冰洋千餘里,留下巨量的文字紀錄與珍貴影像紀錄
「從一而種」,紅豆品種愈「純」愈好
臺灣紅豆每年種植面積約6千公頃,年產量約9千至1萬1千公噸。目前紅豆種植主流品種為「高雄8號-紅蜜」、「高雄9號-紅寶」,皆由行政院農委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高雄場)研發。
臺灣蜜棗首輸日,首批1355公斤
克服颱風與果實蠅檢疫問題,協商7年後,臺灣蜜棗今年首度進軍日本,農委會主委林聰賢日前特別到日本東京國際食品展推銷,還親赴高速公路的農產販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