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農人祭,用搖滾樂相挺農業

文/ 郭琇真 圖片提供/ 屏東縣農往直前發展協會

當「農業」和「音樂」碰在一起,會擦出什麼火花?農民也可以很「Rock」嗎?史無前例、全臺第一個以「農」為主的音樂祭—農人祭—本週六(3/17)下午一點將在屏東縣的熱帶農業博覽園區登場。

除了知名樂團到場相挺,現場還出動3米高的耕耘機、LED光電農棚等等,重現農民的生活日常,另貼心供應在地的小番茄、芭樂、香蕉等水果,讓民眾有玩又有吃。發起這個活動的在地青農陳健福期望,用音樂帶動屏東在地農業,打破以往社會對農業的悲情印象,讓農民感到被尊重,歡迎民眾一起來相挺。

音樂祭幕後推手 搖滾雞農陳健福

國境之南屏東縣是農業大縣,每年農業產值約有700億,時常和雲林縣分居冠、亞寶座,但風光的背後,屏東農業同時面臨著高齡化、農地破碎、產業轉型、勞動力不足等問題。兩年前一群屏東青農成立了「屏東縣農往直前發展協會」,便希望透過團結屏東農民,為農業發展帶來新氣象。

農人祭發起的幕後推手、屏東縣農往直前發展協會理事長陳健福,不僅養雞、也玩搖滾樂,因此有著「搖滾雞農」的稱號。熱愛搖滾樂的他,在就讀海洋大學期間創立熱音社,15年前為了照顧老家的雙親決定返鄉,輾轉擔任飼料業務員等工作,最後踏上飼養白肉雞的道路。

陳健福一邊養雞,一邊仍不願放棄玩音樂的志向,這十多年來,他的返鄉路幾乎是由農業和音樂所交織而成。

2006、2007年前後,他在雞舍旁蓋起錄音室,由於屏東縣的音樂錄音室屈指可數,而錄製音樂又需要資本,對於剛起步的年輕音樂人或樂團根本不敢想望,擁有音樂室的阿福便發起「一個團免費錄製一首歌、製作成《南團鬥陣》合輯,最後千張專輯販售的盈餘,再回饋至錄音室彌補錄音成本」的想法。

《南團鬥陣》後來在2014年登上南部指標性的音樂展演場所—高雄駁二藝術特區—《南團鬥陣》的經驗讓阿福開始思考如何將農業跟音樂拉在一起,「以前總覺得農業跟音樂是兩回事,因為做啥物代誌就要像啥物樣(做什麼事就要有什麼樣子),但後來我發現音樂跟農業有其共通性,同樣都面臨生存問題,如何結合在一起、在地扎根,是未來我想努力的目標。」陳健福說。

屏東雞農陳健福返鄉務農十多年來仍不忘延續自己熱愛的搖滾樂。

「我本為農,有種就來」 用音樂相挺農業

第一屆農人祭以「我本為農,有種就來」為主軸,陳健福表示,以往行銷農業上都打悲情牌,但事實上不是,我們是有土斯有財的產業,農民樂觀、農業就很樂觀,農業是一個需要跟土地親近,是農民在跟老天爺合作把農產品生產出來的行業,從這角度想農業其實是很正面、達觀的產業。

「我希望透過農人祭參與的青農能感到備受尊重,因為『我本為農,有種就來』,這個『種』既是種植、也是種子,而『有種』又有較勁、相挺的意味,我希望來聽音樂的人可以透過這場合也認識農業、挺農業。」陳健福說。

此外,舉辦音樂祭也是希望創造有別於傳統農業行銷的手法。陳健福解釋,台灣農業行銷走向一直都流於將產品當產品賣,這從各地舉辦的洋蔥節、蜜棗節等農產品節可看出端倪,方法雖然很好,推銷當時時令產品,但為了讓不同農產業雨露均霑,政府資源會分散,而這手法也很久了,反觀音樂祭作法創新,「這次我們試圖跳脫只行銷農產品的框架,回到農民身上,農人祭希望能帶動各界討論屏東農民特質和農業。」

參與農人祭籌備、在屏東種植火龍果外銷的謝孟漢說,農人祭某種程度起了凝聚農民的效用,因為很多農民可能這輩子不太可能會碰到這種活動,能夠共同完成一件事很寶貴也很值得。

農人祭不僅邀請董事長樂團、TRASH、脆弱少女組、茄子蛋等知名樂團到場演唱相挺,現場還會有小番茄、芭樂、香蕉等水果供大家享用,吃了滿意可到一旁市集直接買回家。不僅如此,主辦方這次更出動3米高的耕耘機、LED光電農棚等大型農業設施或機具,讓民眾認識真實的農業現場。

活動將近,只見平時在農場裡開著耕耘機、揹著噴農藥機、拿花果剪刀的農民,利用農務之餘,捲起袖子到園區架舞台結構、拉圍籬、鎖螺絲。如此親力親為的精神,期盼前來聽音樂的民眾一起搖滾之餘,也能認識屏東的農業。

屏東青農希望透過農人祭的音樂結合屏東在地農業,打破以往社會對農業的悲情印象,讓農民感到被尊重,歡迎民眾一起來相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