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及保育界的「奧斯卡」,溫馨故事遍及自然、文化與原鄉

文/ 林宜潔 圖片提供/ 林務局

一年一度的「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表揚大會」,今年瀰漫著濃濃的綠色奧斯卡味道,日前將畢生作品無償捐贈林務局的生態紀錄片導演劉燕明,獲頒「特別貢獻獎」。其餘獲得表揚的15位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人士與3個推動野生動物生命教育楷模單位,事蹟遍及林業歷史、自然保育、原鄉智慧等領域,場面溫馨浩大,彷彿另類星光大道。

整修工程,意外挖出傳說中的文化資產寶藏

獲獎者崇暉營造有限公司公司負責人黃聿暉,因發掘與保留古嘉義製材廠地下遺構、對嘉義林業文化保存有功而獲獎。這段故事的起源,卻全是意外。

「如果不是黃聿暉,將近80年的地下寶藏也沒有機會重見天日。」嘉義林區管理處技正洪淑霞告訴《農傳媒》記者,2016年12月原本委託黃聿暉整修再利用嘉義製材廠,預計發展觀光。

黃聿暉與團隊比對歷史圖表資料,並使用金屬探測器探勘後,大膽推測在過去所有學者專家認知的原有地上設備以外,預計進行整修的建築物地下可能埋藏日據時代遺留的製材機械設備,馬上停止原本工程方向,進行調查。

「挖了2個月,真的挖到日據時代留下的精緻木構造,大概佔地300坪」洪淑霞表示,開挖後發現1942年由日本在1941年中埔大地震後重蓋的第二代製材所,有20幾台的發電機、軌道跟送材車,可以推測當初木材的產量真的很大。

「當初日據時期,都說臺灣的木材業是東洋第一,但是一直也沒有證據,現在才找到。」洪淑霞說明,今年將與文資委員繼續在現址調查研究,尋找周邊是否還有其它部分,保護珍貴的林業文化資產。

黃聿暉的細心比對,讓隱藏地下將近80年的日據時代製材設備重見天日。

隱身江湖,為土地付出終不悔

「真的甘之如飴,我會願意繼續在這條志業上付出,一直到走掉那天吧。」獲獎的南島文化工作室的王素娥如此說道。王素娥筆名徐如林,跟先生楊南郡一生致力自然人文研究,與紀錄片導演劉燕明也是認識30多年的好朋友,不僅是開啟無痕山林的先驅,也積極調查寫作古道的故事。

「人們知道了古道的歷史跟故事,產生感情建立連結,才會引發想要保護的心情。」王素娥指出,雖然過去已推出不少古道調查書籍,歷史資料查找時常曠日費時,自己仍會繼續寫作,推廣臺灣古道。今年預計會出版歷史步道系列之四《霞喀羅古道》,也計劃推出生態保育散文《伊保樹之歌》。

「守護祖先的土地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使命。」來自魯凱族神山部落的宋文生是唯一的原住民得獎者,他在屏東縣霧臺鄉被開墾破壞的土地自發種下整片山的森林。原本是警察的他,放棄公務工作,回鄉跟父親學習保育山林的智慧。二十多年來從不間斷,種下無數原生樹種,也親自育苗,對自己親手種下的樹林呵護至極,才讓霧臺鄉有了美麗的山林風光。

王素娥致力古道調查寫作,翻遍歷史資料,只為讓大眾更了解古道之美。

今年首增民間推薦名額,讓散佈在全臺角落的志士得以發光

林務局指出,今年有15位獲獎者有7位來自民間,8位來自官方機關。另有3個團體獎項。雖都來自不同的領域,都對林業與自然保育有所貢獻。不管是打擊盜伐、森林保育、林業相關學術研究、生物多樣性保育、林產業多元開發、相關人員教育栽培、林業文化資產修復、自然人文研究等等。

今年不同以往,除了透過官方或民間機構推薦,也首度增加民間個人透過林務局官網推薦人選,審查委員則提高社會人士比例,與官方人員占比各約5成。

林務局局長林華慶表示,今年修改報名流程與審查制度,就是為了增加評選的代表性。「守護家園是全民的事情。」林華慶說明,今年的獲獎名單中,有許多默默奉獻、令人感佩的民間人士。林務局也會負責帶頭推動各項林業及自然保育相關計畫。

農委會主委林聰賢感謝獲獎者的付出同時也表示,林務局今年開始推動的國土生態綠網計畫,會將臺灣從海平面到3952公尺的破碎生態網絡串連起來,讓生態保育可以朝永續的方向發展。林聰賢也特別提及,原住民是臺灣最懂山林智慧的民族,與原住民族部落共管也是林務局必須努力的方向。

一年一度「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表揚大會」今於林務局舉行,場面熱鬧盛大。

得獎名單:
一、107年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人士得獎者
宋文生 屏東縣霧臺鄉愛鄉發展協會 理事長
鄭明修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研究員
羅紹麟 中興大學 名譽教授
王素娥 南島文化工作室 負責人
蘇慕容 財團法人慈心有機發展基金會 執行長
陳溪洲 社團法人臺灣生態材料產業發展協會 榮譽理事長
陳朝圳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教授
蔡東昇 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 約聘飛行員
李宗岳 宜蘭縣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 偵查佐
魏瑞廷 臺東林區管理處 技正
林宥岑 南投縣埔里鎮一新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黃聿暉 崇暉營造有限公司 公司負責人
陳駿璿 屏東縣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 警員
黃建銘 內政部警政署保安警察第七總隊第九大隊 刑事小隊長
黃振倫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檢察署 檢察官

二、107年林務局推動野生動物生命教育楷模獎得獎單位
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
社團法人臺灣猛禽研究會
海巡署南巡局高雄第二機動查緝隊


延伸閱讀
36年心血全捐出,生態紀錄片始祖劉燕明盼貢獻臺灣生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