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73 文章

【台中花博】豬糞魚麟香蕉皮 農業廢棄物也有出頭天

臺中花博外埔園區智農館常態展詳列說明各項農業廢棄物如何再利用、轉化,讓民眾了解臺灣農業綠能發展的現狀,包括沼氣發電以及多種農業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的升級大變身。

【台中花博】水生植物臺灣特有種 揭開水蓮真面目

臺灣的水生植物生態非常豐富而多元,分布從海岸潮間帶到高山湖泊。臺中花博特別規劃水生植物展示區 ,值得一提的是,在野外已少見蹤跡的「龍潭莕菜」也在展出行列中。常言道「百聞不如一見」,歡迎大家前來外埔園區智農館一睹其風采。

【座談會分享】青農創新加值達成率5成7,小農:浪漫不能當飯吃

近年來有高達6,000名的青年農民返鄉,為農村注入一股活力,然而,許多青農過去並無務農背景或對補助項目不熟悉,往往在走向擴大經營的階段「卡關」,農委會今年續推「青農創新加值經營計畫」,邀請更多青農加入提案或延續提案,總補助金額從30萬元到100萬元不等,助向前「衝衝衝」的青農一臂之力。

【台中花博】鳳梨大千世界 豔麗紅花與保種未來

鳳梨科屬於單子葉禾本目的一科,52屬約有3200種,多生於樹,亦有不少長於地面,於原產地熱帶美洲,從海邊到4200米的高山,從森林到降雨量低的荒漠也見其影蹤,具有高度適應性。有可供食用的鳳梨果實,但還有許多不同品種,有小如苔蘚松蘿的鳳梨,也有十米高巨大花梗的鳳梨。觀賞用的鳳梨科,要數無刺鶯歌鳳梨與擎天鳳梨過年時節最受歡迎,豔紅葉子一見難忘。

【台中花博】愛農愛諾I know 喚醒身心靈

臺中花博外埔園區智農館,3月2日至3月24日,推出花博特展 「愛農愛諾I know」 ,整合療癒庭園、幽情雅室及休憩品茗的多元意象與風貌,讓民眾透過五感體驗農業科技成果。

【現場示範】提升漁獲鮮度延長期 活締秘技大公開

上週一在只有15度的氣溫,「臺灣永續鱻漁發展協會」主辦的「漁獲前處理研習營暨術科測驗」於基隆舉行,來自台北、台中、新竹,以至台南專程而來的學員,背景來自各方領域,除了漁民外,更有水產通路、水產加工與餐飲業者,多位學員身懷灰色長棒,有如準備參加武林大會,究其原因, 原來這堂課不只理論,課後還要實戰考核,灰色長棒裡頭的,正是專業的「神經絞殺棒」。

禽流感爆第7例 屏東撲殺土雞3萬餘隻

屏東縣再傳出H5N2禽流感疫情,鹽埔鄉一所土雞場日前傳出雞隻異常死亡,動植物防疫檢疫局今(26)日表示,經確診為H5N2亞型高病原性禽流感,已執行撲殺程序作業,共撲殺黑羽土雞31,424隻,這也是今年確診及撲殺禽流感禽場案例的第7例。

瞄準奧運商機,臺灣農產品進軍2019東京國際食品展

2019東京國際食品展即將於3月5-8日在日本千葉幕張展覽館開幕,農委會首度籌組「臺灣農產館」,並在館內設置「Global G.A.P.(全球優良農業規範)專區」,將臺灣優質農產品推向國際市場,爭取納入2020東京奧運食材的機會。

【飽讀好書】《田野裡的生活家:12位在地小農的種植故事╳43道美味食譜提案》

你知道自然農法其實有許多種方式嗎?在台灣許多熱愛土地的小農們,他們以雙腳穩實地踏在泥土地上,留下辛勤的汗珠,用各自認為最善待土地的農法耕作,只為種出不愧對自己和土地的食材。而講究食物天然簡單的私廚史法蘭,為了尋找不愧對自己料理的食材,從東部為起點,踏上尋訪小農的旅程。本書介紹12個在地小農的種植故事與43道美味食譜,希望讀者可以在書裡,看見一片最樸實美好的田野風景。

【缺蛋解釋】畜產會證實馬立克疫苗曾出包,水災蛋雞損失高達130萬隻

針對媒體報導馬立克疫苗失效導致缺蛋,今(22日)經中央畜產會證實2017年下半年確有部分馬立克疫苗失效,農委會強調,依時序推斷,2017年疫苗失效與今缺蛋無關,主因仍為823水災致蛋雞損失。農委會另根據中華民國養雞協會的統計數字,將先前估計水災損失的蛋雞數量從50萬更正為130萬隻,整整多出80萬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