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155 頁
【臺中花博】AR無人機飛出去 農業新科技手機玩透透
AR擴增實境技術正夯,臺中花博外埔園區智農館也可以體驗~只要下載智農館的APP,除了可以獲得展覽的背景知識,還可以現場互動,在第五樂章的農業科技展區,試試AR操控無人機!
【救治萌鳥】貓頭鷹自撞折翼 野放失敗改由人工飼養
今年2月有民眾在新北市山區撿到受傷的貓頭鷹,送至雙溪消防分隊後轉由瑞芳動物之家治療,經獸醫檢查發現貓頭鷹左眼有血腫,治療約3週後左眼痊癒,但在野放時,又發現貓頭鷹右側翅膀骨折無法飛行,已送至新北市動保處做近一步檢查,若翅膀確定無法痊癒,貓頭鷹將不會野放,只能終身由人類飼養。
林業永續多元輔導方案啟動 加值林業經濟
以前鼓勵林農植樹造林方案很簡單,每公頃20年由政府給付60萬元獎勵金,但20年獎勵結束,這些林木卻沒有更好的利用價值,農委會15日宣布新政策「林業永續多元輔導方案」,依照不同造林目的,分流輔導,納入林木生產、森林遊憩、療癒、林下經濟等多元林產業;輔導獎勵的期限,也會視經營計畫而定,不再限制20年。
讓農村變幸福 綠色照護競賽、農業療癒計畫齊出
農村高齡人口多,對照護的需求不會比都會區來得小,農委會規畫下半年舉辦綠色照護競賽,號召各地農村,把他們照護高齡者的好點子、優良典範貢獻出來,與其他農村互相交流學習。農委會輔導處表示,農村現已有超過5500名志工加入志願服務行列,今年目標是籌辦十大綠色照護競賽,已研究了2年的農業療育實驗計畫,其研究成果也可望在明年完成有系統的發表。
【打樣中心啟用】5加值打樣中心啟用 農民使用1年免費
許多農民在投入加工前審思甚久,有的是擔心成品不如預期、有的則是憂心成本過高,包括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等5個農產加值打樣中心13日辦理啟用儀式,希望為農民投入加工前評估其效益、成品是否符合預期等,農委會主委陳吉仲13日表示,未來一年內所有農民至改良場農產加值打樣,完全不收任何費用。
【花蓮淨灘】沿海捕撈客亂丟垃圾 師生協力淨灘盼從源頭管理
前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主任賴威任表示,仁化海堤位處花蓮溪出海口,現場人為棄置的垃圾比例高,25分鐘即收集到692個寶特瓶、672根吸管、免洗餐具與食物包裝753個,還有數不清的提神飲料玻璃瓶及碎片,判斷是特定季節進行捕撈魚苗或其他活動留下的垃圾。因此他呼籲地方政府不要只是辦理淨灘活動,更應該加強宣導或取締,減少垃圾棄置的問題。
【植物醫師】植物醫師法審查受阻 防檢局推講堂增加「植醫」能見度
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為提升一般民眾對「植物醫師」的認識,13日起連續3個週末在建國花市辦理植物防疫講堂,邀請臺灣大學植物教學醫院團隊、農委會試驗改良場等專家,介紹「植物醫師」制度及宣導植物防治概念。並於4月20日起,在板橋花市試辦20場植物診療站,讓專家為民眾的植栽「把脈」。
【保育防衛戰】金門歐亞水獺保育 軍人出動果然有力!
大大的眼睛、細長的身軀在水裡靈巧地翻身,來自金門的歐亞水獺是臺北市立動物園的明星動物。原先臺灣全島1500公尺以下的山區溪流都曾是歐亞水獺的棲息地;然而現在只有金門地區才有小規模的野生族群,數量不超過200隻,是2017年林務局編列的《陸域哺乳類紅皮書》名錄中「極危」物種。
【楓港芒果減產】農糧署:未達救助標準 開課協助田間管理
目前芒果種植以改良種芒果如愛文芒果等為主,其中在台南市種植面積最大、屏東則次之,而屏東產地集中在枋寮鄉、枋山鄉等地,也因為氣候因素也是全台最早可以收成芒果的地方,目前已陸續上市。雖然今年普遍各地芒果生長情形佳,但枋山楓港農民卻反應開花數較去年短少甚多。
【農機具最前線】蘆筍缺人力 台南場研發省工機具
農業人力荒問題日漸嚴重,引進機械化耕種技術越顯重要。台南區農業改良場與台灣大學為蘆荀引進包括「無線傳輸之環境感測」、「節水滴灌建置要件及實際應用」、「老化母莖割除及就地碎化」及「蘆筍分級特性及選別機應用」等技術,希望能夠紓解產業缺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