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140 頁
【植生緩衝帶】花蓮場盼證實植生緩衝帶有益環境 納入對地綠色給付
農委會近年推動「對地綠色環境給付」,希望透過補助鼓勵農民種植獎勵作物,維護生產環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15日舉辦「地景經營措施與環境回復力工作坊」,花蓮場助理研究員徐仲禹提及從事的「利用植生緩衝帶降低水稻田逕流水中氮磷之研究」,希望藉此研究證明「植生緩衝帶」有益環境維護,進而把植生緩衝帶納入對地綠色給付,鼓勵農民設置。
產學攜手共創海馬多元應用價值 升值台灣水產養殖效能
有「南方人參」之稱的海馬,自古以來,便是名貴的藥用素材,而其用途廣、銷路大,一直以來,市場皆呈現供不應求的情況。
天然災害補助金打折?!陳吉仲:不須扣除設施面積計算、再與地方政府溝通
今年初春適逢高溫少雨,農產損失嚴重,農委會主委陳吉仲15日至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報告時指出,截至4月30日,已辦理國內15個直轄市、縣市,共19項作物現金災害救助,核發2億7063萬,減少了1萬1143名農友的天災損失。但有立委指出,地方政府勘查時,卻扣除農機具擺放空間及農路面積,導致金額打折,陳吉仲回應表示,不須扣除農機具作業區域,會再與地方政府溝通。
微生物製劑拓展東南亞市場成農業潛力股 完備政策法規 掌握市場基本盤
近年來,以微生物做為生物防治或增加肥效已成為顯學,微生物肥料或生物農藥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市面上對於微生物做為植物保護資材的接受度也日益提高。同時,政府對於微生物製劑的補助也如火如荼地進行,目前只要是列於補助名單之國產微生物肥料及生物防治資材品牌產品,農民即可以半價購得該產品,進而達到友善環境與適度施肥的效果。
食安不讓!立委、學者反對食藥署增訂嘉磷塞殘留容許
衛福部食藥署日前預告增列燕麥、大麥、高梁、蕎麥等穀物的嘉璘塞殘留容許量,部分穀物從原本的不得檢出,放寬至10ppm,正值孟山都與拜耳因嘉磷塞致癌案而官司纏身之時,食藥署預告放寬標準,引發外界質疑聲浪。民進黨立委陳曼麗、林淑芬上15日召開記者會,表達堅持反對的立場,食藥署坦承,放寬嘉磷塞檢出容許標準確實是孟山都提出的申請,食藥署在預告後已有聽到各界不同的聲音,食藥署會一併列入評估。
農田水利會非灌區擴大 產值高作物山坡產地列為今年改善對象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15日就農田水利會擴大服務範圍及組織改制、天然災害救助等議題,至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報告並備詢。陳吉仲表示,針對國內尚未納入灌區的37萬公頃農地,初步盤點有326處農地將作為擴大灌溉服務的對象,國民兩黨立委也就山坡地上的重要農產地爭取灌溉設施補助及管路鋪設。另外,因應農田水利會組織改組,《農田水利法》草案最快下個月會送至立院審查。
【原保地】千人赴行政院質疑原民會「全面收回」原保地 原民會:無此計畫
為了水土保持、國土保安等原因,原住民族委員會近年針對超限利用原住民保留地的使用者提出訴訟,而漢人租用原住民保留地面積達8千公頃,引發漢族農民恐慌,認為原民會根本想藉機全面收回原保地。原民會澄清,只要沒有違反法令,漢族居民仍可繼續租用,政府沒有全面收回的計畫。
數鳥嘉年華成果出爐記錄到31.5萬隻鳥 史上次高紀錄
一年一度數鳥嘉年華來到第6年,去年底至今年初的數鳥活動統計結果出爐,特有生物保育中心發布1338名鳥友的數鳥成果,在179個樣區記錄到323種鳥類,為數31萬1512隻。特生中心回顧這2、3年來,記錄到的鳥種及數量,變化不大,族群呈現穩定狀態,但其中,本年度的代表鳥種反嘴鴴,在2018年12月15日至2019年1月6日期間,總共被錄到4380隻,創下歷屆數鳥活動的新紀錄。
【糧價】農糧署:成熟後再收割價格才會好
高雄、屏東部分區域稻穀已陸續收割,近日溼度30度的溼穀,每百台斤約為880元,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上週末也特別點名屏東,濕穀價格偏低,他已注意到這個問題。農糧署南區分署副分署長黃怡仁表示,南部日前連續降雨,部分農民「青割」(稻穀未成熟即收割),稻穀溼度高、品質不佳,導致價格較低,但也有部分田區待稻穀成熟後再收穫,價格甚至可達每百台斤1100元。
新農食運動登場!農委會嚴選10農業電商 24H都能買新鮮農物水產
採購新鮮農產品不必上市場,拿起你的手機,或是打開你的筆電,就能買好買滿。農委會與電商平台合作推出「台灣新農食運動-24H新鮮購」活動登場囉,即日起至6月14日,只要在合作的10家電商台平購買指定商品,就能參加抽獎。去年這項活動的業績4千萬,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期待今年業績要成長2成,5千萬是基本,愈多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