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73 文章
placeholder-light

驗證種薯比例低 產業型態、業者態度及管理機制尚待突破

好吃的馬鈴薯需要優良的種薯來栽培,目前國內有完整的馬鈴薯種薯培育制度,2016年種苗場推出健康種薯產品標示,實行至今已有8處農會及農產合作社加入、並通過防檢局的馬鈴薯種薯病害驗證,每年可產出約30萬公斤低染病率的種薯給農民栽培。不過,業者坦言,有無驗證對農民來說可能不是那麼重要,因為通過驗證的馬鈴薯不見得產量就比較高。

placeholder-light

【荔枝減產】玉荷包荔枝價格高貴 拍賣價每公斤逾300元

據農委會統計指出,106年荔枝全台種植面積為9984公頃,產地集中在高雄。農糧署也推估,受到今年冬季低溫不足、導致荔枝開花率極差、荔枝隔年落果等特性,雖然今年預估收穫面積為9838公頃,與往年生產面積相當,但今年總產量預估較去年減產63%,也較常年產量75224公噸減產61%。

placeholder-light

低溫殺菌鮮奶的層層關卡 首部曲是生乳品質

鮮奶殺菌法簡單可分2種,一是低溫殺菌,一是高溫殺菌,各有擁護者。支持低溫殺菌的消費者認為,鮮奶不經高溫殺菌可以保有更多的營養,支持高溫殺菌的消費者認為,鮮奶容易壞,高溫殺菌才能確保衛生安全。專家解惑,低溫殺菌鮮奶要有極佳乳源,且有層層關卡要照顧,才不致酸敗,至於營養成分與高溫殺菌鮮奶的差別,大約只有3%的差距。

placeholder-light

防檢局農藥實驗室規範發酵 GLP課程破百人

13日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TAF)舉辦「優良實驗室操作(GLP)」規範訓練課程,參與人數較往年成長1倍,達百人規模,推測是受去年7月防檢局公告農藥試驗的檢驗單位需為GLP登錄機關的法規影響,現場有不少是農藥商與從事認證業務的實驗室,希望進一步了解規範、利於申請。

placeholder-light

【泰國山竹鮮果】停止進口16年 農委會預告恢復輸入

有「熱帶果后」美譽的山竹,過去是許多人的最愛,在民國92年11月1日起,防檢局以泰國為「楊桃果實繩」與「木瓜果實繩」疫區,山竹為其寄主植物為由,禁止泰國的山竹鮮果進口,但冷凍山竹沒有限制,防檢局副局長鄒慧娟說,冷凍山竹為-17.8度冷凍,沒有果實繩的問題,因此未禁止輸入。

placeholder-light

嚴防秋行軍蟲入侵!金門首當其衝 颱風後西南氣流恐帶它入臺

農委會防檢局長馮海東說,秋行軍蟲成熟幼蟲的頭殼部分,有一個黃色倒Y狀的紋路,幼蟲背部各體節,有著呈梯狀分布的4個斑點,相關辨識秋行軍蟲的特徵已製成宣傳頁,分送給農民及業者,一旦在田區發現,要儘快撥打防疫專線0800039131,防檢局將立即採行應變措施。

placeholder-light

海上箱網黃鰭鮪幼魚養8個月體脂大增 直逼黑鮪皮油部位

黃鰭鮪也會做成生魚片,但當然比不上黑鮪魚高價,且因全年均有漁獲,算是台灣常見生魚片來源,黃鰭鮪現在都是漁船出海捕獲,但黃鰭鮪其實是可以養殖的。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才剛結束為期4年的黃鰭鮪養殖計畫,水試所沿近海資源研究中心分析養殖效果,其實還不錯,黃鰭鮪脂肪已不輸黑鮪的皮油部位,脂肪率將近8%,是野生黃鰭鮪的15倍以上,而且養殖時間只要8個月,既能降低資金成本,還能避開颱風季節的養殖風險。

placeholder-light

非洲豬瘟疫區再擴大!台灣力擋病毒 閣揆臉書發文籲守護滷肉飯

非洲豬瘟疫情再擴散,蔓延至香港!香港食物及衛生局10日晚間召開記者會表示,在屠宰場的豬隻內臟發現非洲豬瘟病毒,決定銷毀屠宰場內6000頭豬。這項最新疫情消息對我國防疫作為影響不大,因為從今年1月6日起,已對自中、港、澳入境的旅客行李,採百分之百全面檢查。行政院長蘇貞昌在臉書發文,告訴臉友們,非洲豬瘟疫情再度蔓延,香港淪為疫區,並提醒不可自疫區攜帶肉品入境,裁罰金額新台幣20萬元起跳。

placeholder-light

【農業技術】保鮮及萃取技術加值農產品 花東好水養殖潛力值無限

石材暨資源產業研究發展中心專案經理劉芳吟說明,此次課程,多是針對小農需求所設計的內容,如農產品的運前處理及包材技術,或是通路需要的檢測驗證,這些都是小農自力產銷的痛點,因此提供新的技術資源和諮詢管道,讓農友不要自己傷腦筋,尋求專家協助;另外,花東的好水也深具養殖發展潛力。

placeholder-light

農業外勞開放申請 陳吉仲:缺工不能只想靠外勞,農業未來要靠「它」

開放農業外勞申請陸續開跑,乳牛飼育業及外展農務服務都是開放項目,農委會主委陳吉仲11日到酪農重鎮臺南市柳營區舉行記者會,宣布這項好消息,酪農戶申請外勞被認為限制較多,柳營區農會當場向陳吉仲反映,酪農飽受缺工之苦,依現在公告的標準,乳牛場不分大小,一律只開放1名外勞的規定太嚴格,陳吉仲當場回應,先實施後一段時間後會再檢討,但缺工不能只想靠外勞,自動化及機械化是酪農該思考的升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