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證種薯比例低 產業型態、業者態度及管理機制尚待突破

好吃的馬鈴薯需要優良的種薯來栽培,目前國內有完整的馬鈴薯種薯培育制度,2016年種苗場推出健康種薯產品標示,實行至今已有8處農會及農產合作社加入、並通過防檢局的馬鈴薯種薯病害驗證,每年可產出約30萬公斤低染病率的種薯給農民栽培。不過,業者坦言,有無驗證對農民來說可能不是那麼重要,因為通過驗證的馬鈴薯不見得產量就比較高。

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繁殖技術課助理研究員王至正表示,馬鈴薯種薯培育會歷經4個世代:基本種、原原種、原種及採種,種苗場掌握的是「基本種」與「原原種」,固定申請檢驗的8處單位,擁有的種薯是「原種」及「採種」2個世代,原種會要求在網室中栽培、採種則可到田間種植。若申請檢驗,種苗場會定期到田區巡視,確保種薯的栽種情況,而通過檢疫的種薯,原種發病率會在3%以下、採種則在5%以下,因此農民可拿到染病風險較低的種薯,進行食用薯的栽培。

王至正說明,每年約生產30萬公斤通過驗證的種薯,約佔種薯供應量15-20%,比例偏低的原因,除了農民會自留種,還有國內馬鈴薯產業是契作型態,由盤商向農民提供種薯保證收購,因此各盤商都有自己培育的方法,未必會進入驗證制度,且通過驗證僅能保證種源無病毒,收穫多寡還是靠田區管理。

栽培基本種的業者吳哲宇坦言,雖然病害驗證的制度很好,現況中農民並不會把通過驗證設為購買種薯的必要條件,而是看盤商過去銷售的種薯在田間的產量來評估,也因為農民栽種時不會優先看驗證,盤商也不會特別送檢驗,但這不代表種薯的生產管理不符合標準。

不過,吳哲宇是認可種苗場對民間業者送驗「基本種」的檢驗程序,因為有透過實驗室取樣檢驗,就能精準地知道是否有病毒帶原,馬鈴薯是無性生殖,病毒有可能會透過代間傳遞到下一代,若是在最初階段有控管,對整個產業的發展是好的;另外,種苗場在供給「原原種」的管制上,也會每年針對不同業者調節數量,顯示是有在追蹤培育狀況。但在種苗場輔導的幾處培育「原種」及「採種」的監控上,吳哲宇對種苗場僅透過專家目測就判斷種薯有無病毒打上問號,因為病毒不見得會即時反應在外觀上,而是農民栽種過程中才會發現,也因此通過檢驗的種薯產量不一定增加,也就會影響農民與盤商對種薯驗證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