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118 頁
地方創生新動力──縱谷大地藝術季 用設計和土地共鳴
除了豐富的自然景觀,還有耐人尋味的在地農村故事,以及獨特的部落風情,都將藉由藝術引領民眾感受臺東的自然美,並藉此貼近在地農村的人文底蘊與產業特色,徜徉在197縣道能深刻感受縱谷的清麗與淡泊,耐人尋味的底蘊,將藝術融入自然是縱谷大地藝術季的策展核心。
臺美簽署番石榴鮮果實輸美工作計畫 外銷供果園名冊確認中
農委會防檢局表示,依據工作計畫內容,芭樂供果園須經農糧署登錄認可列冊,目前已著手進行供果園確認列冊,並接受包裝場登錄申請,後續將積極輔導輸出業者依工作計畫,把臺灣好吃的芭樂,賣到美國去。
山城有漁 苗栗慢魚運動要發展漁村觀光特色
山地和丘陵地形占8成的苗栗縣,在許多人印象中就是座「山城」,其實臨海的竹南、後龍、通霄、苑裡4個鄉鎮也很有特色,在後龍還保有可使用的完整石滬,不少長輩腦海裡還保留著早期合力牽罟的記憶。苗栗縣今年首度辦理國際慢魚運動計畫,希望透過食魚教育、社區產業及觀光旅遊活化漁村經濟,不只找回漁村的技藝也營造遊客在苗栗漁村的回憶。
數據打破白米高升糖指數迷思! 這支秈稻品種直逼低GI
食物的升糖指數(GI)因與糖尿病防治息息相關,成為現代人判斷飲食健康的重要指標,香噴噴的白米飯因被認為是GI偏高的食物,常被追求健康民眾列為拒絕往來戶。但農業試驗所研究臺灣水稻品種升糖指數表現後發現,在糙米狀態下,有13款稻米品種皆屬低GI食物,特別是台中秈10號、台稉9號及台農71號,即使是精製白米,仍是中GI的食物,還臺灣白米飯一個公道。
秋行軍蟲大軍進臺南 逾千公頃玉米田遭入侵
自17日起,臺南開出現大面積通報秋行軍蟲危害,原來這是因為臺南地區17日以後,青割玉米及硬質玉米植株的嫩葉,正好是秋行軍蟲最愛的食物,秋行軍蟲於21日起密集出現,防疫人員表示,24日晚上整理通報資料「竟有1千9百多筆地號」,目前已第1次噴藥,只要把握及早防治時機,玉米田受害情況即可受到控制。
【臺灣草蝦之父──廖一久】人物系列報導
走進中南部,尤其是臺西,會看到許多養殖池,有的養魚,有的養文蛤,其實,這塊廣闊的沿海地,在1980年代曾盛行養殖草蝦,全盛時期一年生產10萬噸,日本進口的草蝦中,每2尾即有1尾來自臺灣。成就此一時代盛世的,是臺灣草蝦之父──廖一久博士以及他的團隊。他的傳奇人生非常精采,讓我們目睹。
一條根讓魚不緊張 水質穩定可增加活魚運輸量
著名的中藥材「一條根」,多年前已被證實含有黃酮類化合物而能抑制人體內的氧化反應,達到抗發炎的效果,沒想到對石斑魚及觀賞魚錦鯉也有效果!根據嘉義大學與海洋大學的最新研究,一條根萃取液可以舒緩活魚在運輸中感到緊迫的生理反應,因而有助於穩定水質、提高運輸量,價格還可能比常用麻醉劑便宜。
臺越簽署MOU共禦非洲豬瘟 年底前派員至越以活病毒試技術
非洲豬瘟這一年來在亞洲肆虐,目前東亞只剩臺灣及日本為非疫區,雖然臺灣目前尚維持清淨區,但對於非洲豬瘟只有以更全面的準備,才能把風險及危害降至最低,農委會家衛所已建立幾項非洲豬瘟的檢疫技術,但需要尋找合作對象,與越南政府洽談後,雙方達成合作共識,10月23日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就非洲豬瘟檢測技術開發、免疫學研究、區別診斷技術等面向加強合作。
臺中場開發「冬麥夏稻」生產模式 盼以單期作、高產水稻省水資源
因應氣候變遷,臺中區農業改良場開發「冬麥夏稻」生產模式,一改國內水稻兩個期作的習慣,只在夏季單期作(5至10月)種稻,剩下時間栽培小麥等雜糧作物,希望有效利用水資源、提升國產雜糧自給率;並且,透過引進國外生育期較長的水稻種原,盼選育出單期作產量可達年產量6至7成的品種,以確保農民收益。
桃、竹冬茶菁滯銷 農糧署媒合茶飲業者收購18萬台斤
每年10月中旬起桃園、新竹茶葉產區即開始採收冬茶,但今年因種植面積增加、雨水豐沛,產量預估增加3成,新竹縣關西、新埔及桃園市龍潭等地因此首度傳出有製茶廠拒收茶菁的情形,讓茶農叫苦連天。農委會農糧署於是媒合知名茶飲業者,將滯銷的18萬台斤茶菁全數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