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看天吃飯-「農業保險」保障農民收入安全

【企劃廣編】

台灣地理位置特殊,極端氣候頻繁,颱風、豪雨及乾旱等天然災害侵襲率高,今(2019)年包括白鹿颱風、0812豪雨、利奇馬颱風、8~9月高溫、米塔颱風等天災,全國各地傳出農損災情。

白鹿颱風為例,根據農委會統計,截至今年8月27日,通報總損失1億7,469萬元,其中包括農作物損失1億6,794萬元,以釋迦損失6,868萬元最為嚴重,香蕉損失4,642萬元次之,農民損失慘重。

傳統的天災救助不夠彌補農民損失

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研究報告,農委會相關統計,我國自2006年至2017年農業災害造成農作物、畜產、漁產及林產等產物損失為1,195.28億元,另民間設施損失154.85億元,合計農業災害產物及民間設施估計損失高達1,350.13億元。預算中心研究分析,近10年政府核定農業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合計329.17億元,僅占農業災害損失比率24.38%,難以分攤農民災損風險,穩定農民收入。該中心也發現,近幾年農委會辦理農業天然災害現金救助業務,實際數均超逾預算數,造成中央政府財政不小負擔,推動農業保險及制定專法有其必要性。

只要繳納部分保費,就可以獲得比天災救助多好幾倍的保障

農業保險為新型態產物保險,彌補現金救助政策不足(台灣目前農業天災救助金額僅約占農業損失2~3成),並符合世界自由貿易組織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規範,賠付方式依商品種類不同而有所差異,農民投保農業保險,只要繳納部分保費,就可獲得比天災救助多好幾倍的保障,讓農民不再看天吃飯,降低極端氣候影響。

積極推動農業保險政策,提供12種農業保險

全國農業金庫為協助農委會推動政策,藉由子公司-農金保經(股)公司(下稱農金保經公司) 自2016年起透過各種通路,向農漁民推廣農業保險,提升農業保險投保率,看顧農民辛苦的結晶。截至2019年8月,已提供6家保險公司、12種農業保險,總計投保件數1.49萬件、總投保金額達28億元。

農金保經公司推行農業保險至今,2016年開辦以來至2019年8月,投保件數達14,938件,承作農業保險保額超過28億元。展望未來,農金保經公司持續與各保險公司開發更多農業保險,提供農漁民更全面、更廣泛農業保險商品,降低農業生產風險。

農業保險全方位保障

農民耕作風險,除農作物遭外在環境破壞而導致收入損失外,在耕作期間也可能發生農業機械操作不慎,造成農耕用機器設備或農地搬運車相關損失。

保險最重要的功能,繳交小額的保險費支出,被保險人於發生意外事故而蒙受損失時,可以從保險迅速獲得補償,生活不至於陷入困境。針對天災和農民耕作風險,農金保經公司透過各農漁會提供以下保險項目,全方位保障農民權益:

項目

內容

農民職災保險 提高農民職業安全保障,遭受職業災害的農民及其家屬獲得適當經濟補償。
農機具保險 減少農民使用農耕用機器設備及農地搬運車相關損失。
農業保險 保障農作物生長期間因天然災害導致的農損。

農業保險理賠類型:針對不同作物特性設計保險項目,適切符合農漁民需求。

類型 內容 投保產品
產量指數型 農民實際收穫量低於當地保證收穫量即理賠 水稻、芒果、鳳梨
天氣指數型 達到氣象條件補償即理賠 木瓜、文旦柚、甜柿、番石榴、養殖水產、石斑魚、虱目魚
實地勘損型 派員實地查勘損害程度 梨、香蕉植株、農業設施
政府災助連結型 受到災害影響,如已獲政府災難救助,無須查勘直接理賠 梨、芒果、雞鴨鵝

制定農業保險專法

農業保險為農漁產業發展重要的一環,行政院會已於今年7月通過農委會擬具之「農業保險法」草案並送立法院審議,期待透過完善的法令規範降低農漁民農作物風險,協助農漁民分散經營風險,提高農民遭受天然災害及疫病、蟲害時的保障,達到安定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經營保障,穩定農村社會發展。農金保經公司亦將持續與各農漁會通力合作,共同推行農業保險,提昇農地投保覆蓋率。

全國農業金庫吳明敏董事長(圖右一)擔任第10屆農金保經盃頒獎典禮頒獎人。

【企劃廣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