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75 文章
placeholder-light

首屆水生動物福利研討會登場 漁業署承諾讓弓魚成為歷史

23日漁業署與海洋大學辦理水生動物福利與友善養殖研討會,邀請產學界給予建議;漁業署並且表示,會先掌握實際使用弓魚的狀況,向消費者宣導,慢慢讓弓魚成為歷史,其他養殖、運銷與保存的規範會再研議。

placeholder-light

牛牛吃在地蔬果好新鮮 草食大胃王解決NG紅蘿蔔馬鈴薯

穀飼牛好?還是草飼牛好?消費者在超市選購牛肉時會發現,標籤上除了標示進口國之外,也會載明草飼或是穀飼,顯然國籍及飼養方式是挑選牛肉的標準之一,至於主打現宰新鮮的國產牛,是吃飼料還是吃牧草?斗南鎮農會輔導的肉牛產銷班讓牛少吃飼料、多吃蔬菜,多元攝取營養是其次,重點是幫助了當地農民解決NG農產品,滿滿的好料有:蘿蔔、馬鈴薯、高粱,以及甘蔗渣。

placeholder-light

活著不代表「鮮」!魚肉品質關鍵在於怎麼死

魚前一秒還在水裡活跳跳,下一秒就成為盤中飧,很多民眾認為活魚就代表新鮮,但學者認為,「魚怎麼死的」也很重要,活魚在運輸過程中可能會因為密度過高緊迫,影響體內內分泌系統,魚肉反而不好吃。若能在離水後盡快處理,就能維持更好的品質,像是以機械擊昏就比電擊方式能延遲魚死後進入僵直期的時間,魚肉不容易碎,而日本料理店常見的活締處理法,更因為能延遲魚體內三磷酸腺苷(ATP)轉化成肌苷酸的時間,保留更多魚肉的鮮甜。

placeholder-light

請魚來顧田 「魚茭共生」助農友防治省工、添收益

宜蘭縣礁溪鄉的溫泉茭白筍遠近馳名,近年茭白筍的種植更擴及三星鄉、五結鄉等地。由於友善耕作茭白筍容易遭到福壽螺侵害,若不加以防治,田區損失可高達3、4成,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因此開發「魚茭共生」農法,於田間飼養紅尼羅魚捕食福壽螺,獲得農友稱讚「防治效果明顯」;並且,紅尼羅魚是中高單價魚種,其體色鮮艷、具觀賞價值,也適合發展休閒農業,俱可為農民帶來額外收益。

placeholder-light

畜牧廢水化身有機液肥來源 氮磷鉀以外 沼液沼渣補足農地肥分

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養豬頭數調查報告》,截至2018年11月底,臺灣養豬戶數以屏東縣23.62%為最多,其次為雲林縣16.75%、彰化縣9.49%、臺南市8.88%、高雄市6.85%;飼養頭數則以雲林縣27.38%為最多,其次為屏東縣22.65%。

placeholder-light

臺灣豬肉前進新加坡就等明年5月 看好臺灣米外銷星國1年18萬噸

臺灣豬肉前進東京奧運可能還沒譜,但幾乎確定是,一旦OIE宣布臺灣成為真正的口蹄疫非疫區之後,臺灣豬肉就能前進新加坡!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上週末前往新加坡賣米、賣蔬果,也把新鮮豬肉外銷新加坡的MOU也簽了下來,這將是睽違23年之後,臺灣豬肉再次進攻海外的機會,陳吉仲說,新加坡採購CAS豬肉之後,相信其他周邊國家也會跟進向臺灣採購。至於這次拓展外銷主打的稻米,看好未來1年至少可以賣18萬噸稻米到新加坡。

placeholder-light

推廣澎湖特有作物「香茹」 高雄場開發降血糖、血脂保健應用

澎湖特產作物「香茹」,當地人又稱「風茹」,是傳統降火解熱的飲品,故有「澎湖青草茶」之稱,但少為臺灣民眾所知。然而,動物實驗已發現香茹所含有的木犀草素成分,具有降血糖、血脂功效,農委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因此開發可萃取出最多機能性成分的香茹水萃製程,及連續性栽培技術,盼推廣保健產品應用,幫助農民穩定栽培。

placeholder-light

預警低溫避農損 農糧署今冬首發寒害災防手機警訊

為避免低溫寒害造成農漁產業損失,農委會要提供及早通知農漁民加強防護的服務,農糧署今年冬季起將利用災防告警細胞廣播機制,發布低溫警報至民眾手機;當所在平地區域經評估氣溫將降至攝氏6度以下且連續24小時,即會針對該地區民眾發布手機簡訊,提醒農友注意預防寒害。

placeholder-light

成熟葦草蘭野外剩不到百株 保育計畫啟動3年復育2千株

路邊的野花不要採!因為它可能就是全臺野外成熟個體剩不到100株的葦草蘭。過去葦草蘭廣泛分布在中部以北的田野間,但在施用農藥、人為開發及商業採集的影響下,野外族群岌岌可危,農委會特生中心今年在「國土生態綠色網路建置計畫」下啟動保育計畫,預計3年內要繁殖2,000千株成熟個體,再送它們回到原生育地,繁衍新生命。

placeholder-light

前3季水果外銷增4成 農委會:市場太集中待改善

去年農產品外銷54億美元,為20年來最佳,農委會訂定今年農產品外銷成長目標為10%,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從前3季的表現看來,樂觀看待今年度目標的達成。以外銷的生鮮冷藏水果為例,今年前3季出口值將近新臺幣50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超過4成,稻米的出口成長也驚人,超過3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