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 image
  • 1859 文章

粗肋草與黛粉葉

在室內空間擺上一盆觀葉植物,不僅能為空間點上一抹綠意,更能在炎炎夏日中帶上一

絲涼意、減緩都市空間中的壓迫感;此外,觀葉植物通常兼具空氣淨化的效果,一盆盆栽就

可以達成身心靈同步提升的效果。

農家子弟合力開創雜糧新頁 – 第三屆百大青農雜糧團體

提到對嘉義東石印象,肥美的鮮蚵、一池池魚塭與海岸邊的蚵棚,是許多人腦海中最先浮現的畫面。靠海的東石,不僅有著鮮美的水產,也因為特殊的風土,讓這裡生產的雜糧有著濃郁的香氣。

大海的恩賜

這塊土地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不同的生活方式。作者返鄉後,體會農事甘苦,希望透過鏡頭的轉譯,讓更多人看見農事勞動人群的打拚身影,也才能發現,農村正萌發著許多可能。

準備好的颱風假

Parirayan, 是屏東大社部落的原住民名,作者與幾位自學老師,在這裡和部落的家人們共工、共學。這個專欄是作者用很多句「什麼?」跟山裡的人們換來的生活筆記。

互助的梯田與海口生活

文化向來傍河而聚、沿溪而開,溪流正是一地風土的隱性脈絡,作者將沿著這些地景上的線索, 實際深入上中下游,記錄該地的物產、技藝和職人。

來自山與海的飲食文化

如果要認識一個民族,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從飲食開始!阿美族的食材來源遍及山海,從礁岩、溝渠、樹林到荒野。與臺灣其他原住民族相較,他們被稱為「吃草的民族」,所食用的野菜多達200多種。

鄉間單元頁首圖

世代魚販仔的家族事業

世代魚販仔的家族事業-魚市場承銷人

父輩三代都是魚販仔,蔡清男小學畢業就去學賣魚,這一賣就是40年,歷經臺灣漁業發展最好與最壞的時代。靠著市場攤位,他和妻子養大了四個孩子、買了房子,目前在高雄市梓官區蚵仔寮魚市場有攤位,蔡家第四代也接手賣魚了。

自動化新型吊冰機_技工蔡俊弘

凍封鮮味的後援補給站 – 製冰廠工人

漁用冰在漁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它可以在漁人出海時用來避免飯菜酸敗、替現流仔保冰,市場魚販更是少不了用它來保鮮。我們走入製冰廠工人的一日作息,看看製冰背後的繁重工事,又為工人譜出什麼樣的生活樣貌。

因魚塭而生的超展開人生 – 養殖業者

第一次見到謝戎宥,他穿著登山品牌上衣搭配運動品牌拖鞋,乍看之下,很難聯想到他從事的行業,75年次的他,2014年因接手阿公的魚塭而回到故鄉。每天清晨六點,他會騎著摩托車從布袋鎮街上,來到離家有一段距離的魚塭,開啟工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