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走過百年風華,臺灣養殖漁業重要推手「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如何與虱目魚共榮成長

坐落在臺南市七股區的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下稱海水中心)昨(22)日盛大慶祝100歲生日,這個全臺最老的水產試驗單位,一世紀以來不斷帶領國內發展烏魚、斑節蝦、九孔、石斑魚等重要產業,是臺灣養殖漁業的代表。

新聞
首張虱目魚低溫保單開賣,混養型態工作魚也納保

2016年霸王級寒流造成全臺虱目魚損失超過3億元,在極端氣候下,寒流已成養殖漁業的重大災害。富邦產險公司昨天推出國內第1張虱目魚低溫保單,只要投保魚塭所在地的最近氣象站測定溫度低於10度,且持續10小時以上,即啟動理賠,此張保單也考量虱目魚養殖型態,首度將「混養」納入保險範圍中,就算是虱目魚只是文蛤池、白蝦池的工作魚也能投保,保險費率將依所在地、投保金額、自負額有所差異,農委會也將補助三分之一保費。

新聞
解決價格門檻,四章一Q臺灣鯛、虱目魚等水產品可望進入校園午餐

臺灣四面環海,漁業相當發達,每年遠洋、沿近海、養殖漁業可生產超過100萬公噸的水產品,但校園午餐中常見的水產品卻是鯊魚或進口水產品,大家熟知的臺灣鯛、虱目魚等大宗水產品難以出現在午餐菜色中。

新聞
【漁業人物誌】虱目魚苗繁殖先鋒──曾雷強

虱目魚從魚肚、魚背肉、魚皮到內臟,盡顯美味,不僅是臺灣庶民尋常料理,也登上國宴殿堂。臺灣養殖虱目魚的歷史,長達300多年,而早期養殖虱目魚必須倚靠野生魚苗,然而喜歡魚也愛研究的曾雷強利用養成的虱目魚種魚,成功繁殖出魚苗,創下全球先例。

新聞
虱目魚女王盧靖穎如何用創意「虱情話魚」?

虱目魚曾是餐桌主角之一,從早餐到消夜都能看到其身影,從魚頭到魚尾都能做出一道道精美料理,但由於虱目魚多刺,讓不會挑刺消費者敬而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