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臺紐經濟合作協定
國內酪農產業擔憂進口乳品保存期限動輒70天、90天,卻以「鮮乳」之名販售,對國產鮮乳造成不公平競爭。衛福部食藥署今(12)日公開表示,衛福部今日早上接獲行政院指令,保存期限14天(含)以下的乳品才可以標示為鮮乳,15天以上「鮮」字要拿掉,衛福部會開始啟動行政程序。
《臺紐經濟合作協定》今年起全面生效,酪農產業擔憂保存期限長達70天、90天進口乳品掛「鮮乳」之名販售,對國產鮮乳造成不公平競爭,力主不標「鮮」字。中華民國乳業協會今(11)日表示,行政院指示朝效期14天(含)以內乳品才可標示「鮮」字研擬。
今(2025)年「紐西蘭與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經濟合作協定」(ANZTEC)全面生效,紐西蘭液態乳可以零關稅進口,數量無上限,由於進口乳品成本相對低廉,「紐乳」價格競爭力提升可能進一步對國產乳品產生排擠效應。因應ANZTEC衝擊,農業部提出「113-116年度養牛產業全面升級轉型中程計畫」強化酪農產業韌性。
國內酪農產業2023年生乳產量已超過47萬公噸,其中八成由統一、光泉、味全、義美等四大乳品廠收購。大型乳廠往往兼營國際貿易,除了向國內酪農收乳,也會進口國外乳品,具調配乳品乳源的能力,甚至自有銷售端的超商通路,掌握乳品上架販售。過去兩年乳廠紛紛要求酪農減產,嚴格執行合約收乳量限制,超量即不以品質加價收購,或是只以低價收購,讓酪農大感壓力。
12年前的癸巳蛇年年尾,臺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開始生效,12年來紐西蘭液態乳關稅配額逐漸擴大、配額內免關稅,至今年全面開放無上限的零關稅紐乳。紐西蘭、美國、澳洲等國乳品早已陸續來臺,近年新增品牌尤多,臺灣酪農難免擔憂利潤乃至生存空間受到影響,紐乳全面開放後將牽動未來更多貿易協定,同樣要求乳品零關稅。面對進口乳品,臺酪爭鮮,已是風味、品牌與產地識別的戰場。
行政院上周決議下學期起停辦「班班有鮮奶」學童乳專案計畫,農業部部長陳駿季今(23)日表示,學童乳政策調查各縣市意見,大家希望中央續辦、由中央負責處理,但無論是鮮乳券、數位學生證等方式,各縣市意見差異太大,且原有14縣市已在學校午餐供應乳品,因此農業部將回歸本業,經費用於推動酪農業產業升級。
「臺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明年將全面生效,紐西蘭鹿茸可以零關稅進口,對國內養鹿產業勢必造成衝擊,農業部畜產試驗所輔導產業,透過種鹿選育提升鹿茸生產效率,十年來國內在養頭數減少8千多頭,但鹿茸總產量反而成長達2.5萬公斤;導入牧草節能乾燥、粒狀芻料技術,降低生產成本。
農業部研擬「養牛產業全面升級轉型計畫(113-116年)」輔導產業升級因應,已獲行政院核定經費18.6億元,立委陳亭妃今(29)日質詢農業部,計畫補助產業淘汰低產乳牛每頭2萬元,部分酪農去年12月即配合政策陸續淘汰,恐怕無法被溯及既往納入補助。農業部長陳駿季表示,農業部將盡可能協助酪農追溯納入計畫。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多位立委質詢農業部輔導國內酪農產業因應作為,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表示,農業部已與產業專家學者研擬出進口乳品更名「長效乳」相關標示規範,建請衛福部盡速修法;並研擬總預算29億元酪農產業升級計畫報請行政院核定,讓學校午餐9月起可喝到國產乳品,每周兩餐。
因應臺紐經濟合作協定114年將全面生效,但國內目前僅以製程方式定義「鮮乳」,進口乳品即使經加工、運輸進入臺灣市場可能高達30天以上,也可稱作「鮮乳」,可能衝擊國內酪農產業,立委決議要求農業部、衛福部就鮮乳國家標準的定義進一步協商,以有效區隔進口乳品的標示,確保國內酪農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