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生物多樣性資料近2千萬筆一站式查詢 標本資料、敏感物種點位查得到 TBIA平臺今上線

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聯盟(TBIA)整合10個夥伴機構生物多樣性資料庫,今(12)日正式推出「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共通查詢系統」平臺(TBIA入口網),總計累積約1,950萬筆資料可一站式查詢,平臺整合標本資料,也有條件提供敏感物種精確點位,有助生物多樣性保育與研究。

在觀光脈絡底下,強調在地性,卻忽略環境負載力,會造成對生態的威脅。八煙聚落2015年的封村行動,正提醒了這種現象,而這也說明了,一個地方的生產模式有其最適規模,而不可能伴隨經濟無限上綱。(提供 八煙聚落)
新聞
【農的N次方】新時代來臨 農村新挑戰才開始

農村所面對的挑戰未曾止歇。對農地、農業與農村資源的大量汲取,累積為人口與資本的持續流失,造成農村的持續高齡化、少子化。與此同時,農村的廣闊田野也成為氣候調適和發展再生能源的重要資產。

新聞
社區林業20年 接軌里山倡議、奠基國土生態綠網 標竿典範專書《里山根經濟》出版

農業部推動社區林業迄今超過20年,累計有上千社區參與,社區林業成功結合里山倡議、林下經濟,成為今日生物多樣性保育、國土生態綠網的基礎。建立本土社區林業模式重要推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陳美惠,將其蹲點社區20年經驗,蒐羅32個標竿案例,撰寫成《里山根經濟》一書,今日發表。

新聞
「AI聽聲辨種」從聲音辨識動物物種 生多所SILIC系統準確率達95% 一分鐘解讀一小時音檔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開發「SILIC」AI系統,可透過錄音資料辨識不同出物種,現可精確辨識包括鳥類、蛙類及哺乳類等共184種,準確率達95%。並且,SILIC系統僅需一分鐘時間就可辨識完成1小時音檔,將可大幅節省調查人力,擴大資料收集。

新聞
林業署長林華慶專訪01》進擊保育策略跨出國有林 著眼臺灣未來40年棲地保育

「臺灣下一個40年的保育、尤其棲地保育的主戰場是在國有林區之外」,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主管國有林事業區及區外保安林面積約162萬公頃,約占國土面積一半,林業保育署長林華慶表示,包括石虎在內6成保育類野生動物,因為與人類活動區域高度重疊,受到棲地喪失、路殺、毒殺及遊蕩犬貓等威脅,保育工作得跨出國有林。

新聞
生物多樣性是自然解方基礎 林務局攜手民間復育淺山棲地 家樂福用消費力加速行動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主辦22日的「生物多樣性高峰會」,邀請農委會林務局、海委會海洋保育署、玉山金控及家樂福等產官代表,分享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育成果。林務局指出,面對氣候變遷等各種環境挑戰的「自然解方」(NbS)要以生物多樣性作為基礎,林務局透過與民間合作,復育淺山平原的棲地環境

新聞
種樹造林、竹林疏伐、電動農機可固碳 碳滙計算「方法學」7、8月將陸續通過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農委會日前宣示2040年要比國家目標更早達到淨零碳排,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5)日表示,農業部門種樹造林、電動農機具、竹林疏伐等均有碳匯,農委會正與環保署合作訂定相關碳匯計算「方法學」,預估7、8月會有方法學陸續通過,未來農民除了做農業生產,還有碳匯可兼賣碳權。

新聞
生物多樣性保育 林務局推明年底國有林FSC全驗證 2025年認證「有效保育地」30處

聯合國要在2030年前保護30%區域的生物多樣性,農委會林務局針對陸地區域提出具體推動期程及方向,預計目標明年底前讓國有林全面完成FSC國際森林管理委員會驗證;並推動保護區外的「有效保育地」(OECM)認證,2025年至少認證30處,以讓臺灣陸域受保護區域占比在2025年可達35%。

新聞
屏東林管處擴草鴞棲地 光林智能照明助海龜不迷航 12單位獲首屆臺灣生物多樣性獎

首屆「臺灣生物多樣性獎」,包括屏東林區管理處因在高屏溪種植白茅草抑制揚塵,同時營造草鴞棲地,維繫草鴞族群;光林智能科技公司透過改善道路照明,在不犧牲照明需求下,降低人造光源對其他物種的影響,讓蘭嶼海龜得以返回大海,總計12個企業單位獲獎。

新聞
特生中心「秒殺」營隊培育生物人才 環教種子投身動保行列 今年首推農民田間調查課程

特生中心今年首度針對農友設計環教課程,特生中心副研究員王經文表示,農友從事友善農業總期待知道田區生物多樣性是否增加、如何改善,課程將培訓農友作生物多樣性的生產環境維護管理及調查;預計3月中旬開課,2月底開放報名,先試辦一梯次40人,後續視參與情況再增開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