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推動2050淨零轉型,2022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並通過「30×30」目標,要保護全球30%區域生物多樣性,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結合淨零碳排與生物多樣性保育國際趨勢,今年4月15日啟動「自然碳匯與生物多樣性專案媒合平臺」,至今林業署上架46件專案尋求合作、3件企業自提案,成功媒合首批11家企業參與。
林業保育署今(2)日舉辦「自然碳匯與生物多樣性專案媒合平臺」成果發表會。專案媒合平臺對接企業落實ESG需求,引導企業資源投入山村部落,透過植樹造林、守護棲地,增益碳匯及生物多樣性;專案類型含括自然碳匯、生物多樣性、林業文化、山林文化等四大面向;首批媒合11個專案中,有8個是企業攜手在地部落社區造林、竹林經營、營造棲地,3個專案是企業運用自身專業,推動棲地改善、物種保育及林業文化資源保存。
根基營造公司攜手原民鄒族部落,在曾文水庫集水區新植造林營造友善棲地,守護第二級保育類野生動物臺灣爺蟬棲地;誌懋公司結合湖山水庫在地社區,營造八色鳥棲息環境;華碩電腦在臺中大雪山林業生產環境,協力社區居民推動穿山甲棲地改善及維護。
華碩董事長施崇棠表示,華碩偕同觀樹教育基金會提出大雪山中海拔穿山甲棲地改善及維護計畫,觀樹基金會多年陪伴大雪山地區農民及林農,協助農民解決甜柿種植等各類農業問題,引導農民以草生栽培等更友善方式耕作;並與永續森林共生平臺推廣臺灣土肉桂種植及產品開發,在此過程中發現長期被忽略的中海拔穿山甲族群,因此期待透過這次專案計畫,結合企業共同改善棲地環境、保護當地指標生物。
農業部林業保育署署長林華慶指出,ESG平臺專案即使是造林專案,也都與生物棲地復育有關,比如根基營造公司在嘉義的臺灣爺蟬專案,由企業導入資源支持在地社區種植臺灣爺蟬喜好棲息的梭羅木,一方面造林增匯,一方也優化臺灣爺蟬棲地、復育臺灣爺蟬。
聯合國在關注森林及生物多樣性破壞議題時,注意到環境惡化主因之一,常常是核心權利關係人或是倚賴森林生活的人生計未被滿足;因此ESG專案平臺希望促成仰賴森林的權利關係人參與,與政府、企業合作守護森林棲地及生物多樣性資源;所以專案絕大部分不是由公部門經費執行,而是媒合企業,將資源投入山村社區或部落,由森林周邊相關工作者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