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鄉間小路5007
有緣千里相會,特奉杯茶,交個偶遇知心──臺灣傳統青草茶,或稱百草茶,有獨特的在地脈絡和歷史背景。據本期採訪的達人或店主觀察,北中南,甚至外部列島,因地緣與植物分布不同,最初,草本茶飲配方也各有習慣用法。如今實地踏查店家,反而主要材料所見略同,差別的是各店自家代代祕傳的提味植物。
儘管飲茶需求變遷,時至今日,各地或多或少仍維持有青草街巷聚落,傳統新鮮青草、烘焙乾貨漸漸注重種植產地、製程品管。
初夏,市場一片黃澄澄,金鑽鳳梨上市,臺灣果然是流著奶與蜜之地,活在能大吃鳳梨的地方太幸福啦!
幼年時不太敢吃鳳梨,酸香迷人,但多吃就咬舌。鳳梨咬舌是因為鳳梨酵素豐富,能分解蛋白質、軟化肉質,換句話說:當你在吃鳳梨的時候,鳳梨也正在吃你。為了防止這種吃與被吃的無限輪迴,臺灣農產品改良開發到達了神之境界。現在市面上各式鳳梨品種甜度驚人、各擁奇香,纖維柔軟,更不咬舌。其中最平價廣受大眾喜愛的,恐怕就是金鑽鳳梨。
作為培育蔬菜瓜果苗的育苗場「紫城農場」,十多年前起,開始種作草本植物,包含仙草新品種、魚腥草、杭菊、萬壽菊、胡椒薄荷、檸檬香茅、紫蘇等。二〇一五年建設加工場,二○二○年成為桃園第一家農業部農糧署輔導,取得農產品初級加工場認證的加工場,後續以製茶工法烘焙仙草和魚腥草等風味茶,自種、自焙、自銷,獨樹一格。
「在勞工公園運動的阿姨們,聽說附近有人在賣青草茶跟雜菜湯,就一群人一起來包場、光顧。」本名蔡易妏的Van,是高雄「回春青草茶」的店主,聊起天來笑容飽滿,帶點溫暖的親切。三十三歲的她笑說,那一天店裡的年紀加起來有上千歲;大家因為住附近,多少都知道回春跟阿公,也會跟她聊起從前。「客人有時比我還清楚曾經發在店裡的事。」
「接手經營後,發現爺爺當年很多營業想法、行銷方式都走得很前面、非常現代,我們會開玩笑說他是從未來穿越來的人。」面對訪問輕鬆自若的羅孟芷,帶著開朗氣質的大家風範。三十五歲的她,與姊姊、弟弟共同是「羅氏秋水茶」(培蘭堂涼品茶莊有限公司)第三代經營者,分工上多處理通路、行銷與公關。據聞,只要是臺中在地人,茶飲生命經驗必嚐過一袋鋁箔裝羅氏秋水茶。一杯現實時間跨度逾七十年的養生好茶,竟出手自一位時空行者?
我們常講的青草,指的是臺灣本土青草文化用到的植物。從國外引進的草本飲一般稱之為花草茶,不會叫青草茶。廣義來看都是草本植物,也可視為草茶的一種,但對我們來說,青草茶還是偏重臺灣原生草茶文化,和外來的草本茶飲還是不太一樣。
近代醫學發展前,中、西方都有草藥文化,每個聚落都有類似巫醫或赤腳大夫的醫者,採集自然素材,烘乾或炮製,熬煮成藥,舒緩人們的病痛。
來到近代臺灣,其實藥草離我們也不遠,初學者想入門,可以前往臺北市雙連站二號出口,往後方走,找到一家小鋪子,同時掛著「草盛園」和「建興青草店」招牌。木質裝潢很溫馨,買杯飲料,還可以跟店員打聽藥草植物課程。主持店家的是「青草達人」翁義成,他理小短平頭,眼神精明,遞上的名片卻寫著「一順青草店」。
跨越世代傳承的青草茶,是臺灣早期風景中最獨特的常民滋味,含括對信仰、對自然、對人際問候,從心理、身體至環境的關懷。傳統草本飲逐漸式微的今日,這杯日益難得的茶,究竟該怎麼喝,如何於現代延續先人與自然共存的智慧?
原址大稻埕永樂市場內、由「德河青草店」重新改名、改裝「姚德和青草號」,以及前身是龍山寺旁青草巷裡「濟安青草行」的「老濟安Healing Herbar」,藉著各自獨創新意持續發展,無獨有偶都已傳承至第三代,且讓兩店負責人王柏諺、姚勝雄聊聊,屬於自家草茶文化的傳承與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