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農機
目前國內果園都還沒有高空作業相關的輔助機具研發及應用,但在國外早已有許多大面積果園採用高空作業車。現有的高空作業機型有「直立上升型」及「吊桿型」 兩大類,臺南場引進的為西班牙Marti Plataformas吊桿型高空作業車,目前先測試其在臺灣平地果園作業安全性及省工效益,再進一步修改成適用於臺灣的機型。
不過劉松杰指出,每個人的專業技能有所差異,因此換工的人力投入大多侷限在一般農務工作,或是雜物工作等,南投地區的茶葉類換工比較有機會,除了有一半青農種植茶葉,也有很多老農種茶,跨鄉鎮區域的換工,較能協助到專業農務工作。
透過日本重要農機研發機構的成果展現,可感受到多項技術值得國內借鏡改良,其中果園噴藥車為果園普遍使用噴藥防治機械,臺灣可學習其相關改良之處,以提升國內噴藥車性能。果樹高空作業車及人身輔助器具,亦可參考運用於果園栽培,以因應從農人口老化並提升效率。此外,也發現日本果園常架設防風網、防鳥網或棚架結構,其架設均有模組化之連結零件可供選擇,僅需簡單工具即可搭建,臺灣亦可發展設施模組化相關連結零件,以供農友自行組合。臺灣農業與日本面臨同樣(包括勞動力不足、從農人口老化、生產成本高等)困境,也許可參考日本現成經驗與發展模式,加強農業機械研發,以有效解決國內農業人力老化及缺工等問題。
為全力朝向新南向政策前進,農委會在今(27)日邀請與臺灣友好的駐華邦交使節,前往桃園農業博覽會的「台灣創新農機館」參與「駐華使節說明會」。對此,農委會主委林聰賢表示,臺灣有精良質優的小型農機,以及全球享譽盛名的穀物乾燥機、低溫筒倉及溫室環控設備,期望透過本次活動,促進與世界各國,尤其是新南向國家的農機技術交流與合作,並拓展我國精品農機外銷市場,讓臺灣成為各國農業發展的堅強夥伴。
近年越來越多農民使用無人機噴農藥、施肥,但民航局近日通過《民用航空法》,規定重量達250公克及政府機關(構)、學校或法人擁有的遙控無人機皆需註冊登記、遵守飛行規範,且無人機不得在未經申請狀況下,從空中投擲或噴灑任何物件,最快1年後法規上路,農民使用無人機噴農藥、肥料、生物防治將受到限制,農委會預計今年研議出農用無人機管理法規,保障所有農民的使用空間。
傳統農用機械以柴油引擎為主,近年為解決空氣汙染問題而開始發展電動農機,但目前電動農機扭力不足,以至於無法滿足田間實際作業,也會因為負重過重而影響到車速,無法達到使用者對搬運速度的需求。
在工作上,首先我會確認電子郵件。前夜會累積一些網路訂單,所以要處理(發出接受訂購的訊息)。有時會有來自客人的意見反映或提問,所以也要回信。接著列出翌日的出貨清單。這麼一來,就知道今天該做什麼,明天要準備什麼,我太太也可以依照出貨清單,準備點心與醃漬物這類製品。
本土油崛起,油茶和胡麻栽種面積近五年增加1,850公頃,卻普遍面對缺工問題,農委會茶業改良場今發表高枝省工採收機,利用機器振動讓油茶籽落果,傳統人工採收一甲地需耗費40人,用機器只要8人,採收時間縮短兩週,一臺3萬元不到,預計年底量產上市;胡麻也有好消息,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最快明年推出採收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