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農業
臺灣棗果實碩大、甜脆多汁,且含豐富的維生素,享有「臺灣蘋果」美稱,惟在產業發展上仍有天然災害風險導致產量及品質不穩定、品種不抗(耐)生物與氣象逆境……等等問題,有待在品種改良及栽培法改進上加以解決。
自2017年5月起,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開始審認「友善環境耕作推廣團體」,提供農民有機驗證之外的另類選擇。截至目前為止,已有35家友善耕作推廣團體審認通過,且友善耕作面積目前已達3,743公頃。而在第一線實際協助農友往友善農業轉型的團體,又如何協助農友行銷,克服有機驗證的高門檻呢?
農業金庫也會定時在全國青農的社群固定發布訊息,讓青農掌握最新資訊,藉由多種方法與臺灣各地青農接近,並確認創業貸款政策的宣傳渠道保持暢通。
截至2019年10月的統計資料,已開發銷售16種品項保險,包含農作物、養殖水產、家禽禽流感及農業設施,合計23張保單,未來將持續開發新品項保單,擴大保障範圍,並鼓勵農民參與以提高保險覆蓋率,協助降低農業經營風險。
現行兩大農民社會保險制度,包括「農民健康保險」及「農民職業災害保險」,農職保臻全了農保未逮的職災領域,覈實後將可依法發放傷害給付及就醫津貼等,確保職災期間農業工作者經濟無虞,避免其生計蒙受斸損。
臺灣社會保險制度按職業別分立,換句話說,個人屬於什麼行業類別,就參加哪種保險,像勞工就參加勞工保險、公務員就隸屬公教人員保險、軍人納入軍人保險,農民就參與農民健康保險,若沒有職業就參加國民年金。
人類關係密切的是生活周遭的都市林,即公園、社區綠化的林木及行道樹,這些樹木讓我們切身體驗景觀美學、遊憩休閒、淨化大氣、調節氣候、減少噪音和土壤沖蝕、提升生物多樣性等多重效益。
石虎米是傳承棲地保育、永續利用的概念,當環境被友善對待的同時,也維護了棲地的完整及生物多樣性的生態風貌,這其中,人是重要的一環,這是里山精神的概念,也是苗栗淺山的珍貴資產。
不同於民間將技術保密,作為國家研究機構必須將繁養殖步驟嚴謹建立好,讓人工馴化實驗有很高再現性,因此我最大的使命,就是把珊瑚礁魚類繁殖的故事完整記錄和著述,接著再透過技轉進入產業,創造經濟的力量。
珊瑚礁供給人類豐富的海產、醫藥與觀光資源外,當起於海洋的漰漭大浪經淺水珊瑚礁緩衝後,讓脆弱海岸線得到防禦而免於侵蝕作用。珊瑚礁對世人貢獻極高生態、健康與經濟價值,也是為何要挽救其免於衰頹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