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農業教育影響力? 不同背景農業學校畢業生說分明

依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政與農情》2015年主力農家所得調查結果,全年農業收入高於20萬元的主力農家從農平均年齡為57.1歲,亟待補充新血。

新聞
【農業教育復興】如何讓學生看見前景?擴充產學合作管道,相關經費及就業機會仍待穩定

動手實作、務實致用,一直是技術及職業教育的根本精神,無奈過往文憑至上的社會氛圍,使其發展越來越重視學科能力、忽略實作能力的養成。2019年《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上路後,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將加強多元選修和實習科目課程,透過校訂課程,讓每所學校發展個別特色,鼓勵學校與在地產業建立合作網絡,更有利掌握產業需求。面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帶來的新氣象,學校該如何調整課程,解決學用落差?過程中又有哪些尚待解決的問題?透過各高級中等學校校長經驗分享,探討農業教育的未來。

新聞
【農業教育復興】天秤正由文憑向技能傾斜,產學無縫接軌為第一要務

2017年9月,財團法人豐年社南部辦公室針對全國32所高級中等學校農業相關群科進行「首次全國高職農校學生從農意願調查」,超過60%學生有意願從農,但以農林漁牧業為未來工作第一志願者僅23.9%。此現象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於產學落差導致有意願從農學生無所適從。回到教育和產業現場,透過站在第一線的教師與業界人士,如何攜手打造產學無縫接軌的農業教育環境。

豐年雜誌
客座總編輯──翻轉文憑至上觀, 農業教育前景在望

身為教育部農業群暨食品群群科中心學校主任委員、前導學校校長,我認為農業未來的發展仍是充滿希望。

豐年雜誌
教育天秤正由文憑向技能傾斜,產學無縫接軌為第一要務

新社高級中學增科復農,連結業界專業教師打造農業群科新風光

豐年雜誌
產業實習必修化,專門課程導向學用合一

臺灣高級中等學校農業群包含園藝科、農場經營科、造園科、森林科、畜產保健科及野生動物保育科等科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花蓮農改場將開放農民學院線上報名

花蓮農改場秉持服務農民的精神,規劃在職及新進農民訓練課程,每年辦理農民學院課程,提供農業技術及經營管理知能,促進農業經營效率。近年來花蓮農改場辦理的場次及人數,在各農業試驗改良場(所)名列前矛,提供上千位學員受教機會。除了滿足農友求知的欲望外,亦為了兼顧訓練品質的提升,重視學員的建議及需求,將反映做為下一年開課的重要參考之一。

新聞
【添農八部】理論、實作、行銷 打造全方位農業人才

屏東科技大學農學院長吳明昌直指農業教育不能單倡理論,更要強調實作,培養學生盡早成為企業所需的人才。吳明昌曾任職民間食品加工廠,擅長食品加工、食品產業經營等

新聞
【添農八部】農業教育須落實,從實務做中學

農友種苗是臺灣規模最大的民間種苗公司,臺灣、中國、印度、東南亞與北美等地均設有據點。身為跨國農企業CEO,陳龍木非常重視人才培育,特別強調培養栽種基本功的重要性。他如何看待當前國內農業教育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