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走想走的路 獎勵從農政策將興趣變志業:從農重點不離質與量 多方學習提升產業素質

陳勝利投入農業教育30載,他期待學生能在學校課程或職涯探索找到興趣,並在從農路上持續精進學習。

陳勝利投入農業教育30載,他期待學生能在學校課程或職涯探索找到興趣,並在從農路上持續精進學習。

桃園市立龍潭高中校長 陳勝利
中華民國農業教育學會理事長、國立臺灣大學農藝學系學士、碩士、博士。曾獲教育部師鐸獎、校長領導卓越獎。桃園市立壽山高級中學校長(2009~2016)、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附屬桃園農工高級中學校長(2016~2023)
口述╱陳勝利 採訪╱洪與成、蕭尹琪 整理╱洪與成 攝影╱吳尚鴻

目前臺灣產業結構以工商業為主,從農人口持續減少,農校也從1960年代紛紛合併或改制,但農業仍有維持糧食自給率、提升糧食安全等價值,如何讓青年學子認同從農是一份有未來、有發展、有意義的工作?投入農業教育30年的龍潭高中校長陳勝利,從地域差異、產業變遷的角度,描述現階段農業教育面臨的挑戰,以及近年「獎勵高中生從農方案」等政策推出後如何發揮成效,激勵更多生力軍投身農業。

過去臺灣以農業扶持工業,當工業發展起來,農業就慢慢地式微,導致農校在1960年代的時候大量地減少,改成工業學校、商業學校,或者變成初中,臺灣各地在日本時代設很多的初農或農校,比方說桃園原本有中壢農校,後來變成現在的中壢國中跟平鎮國中。

技職在臺灣其實扮演滿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地方。例如各農會以前都是嘉義農專(今嘉義大學)、屏東農專(今屏東科技大學)的畢業生,到現在還是很多,像我們桃園13個區,裡面有6、7個農會總幹事都是桃園農工(今北科附工)畢業的,這邊(龍潭高中)也有3個,像八德、新屋、觀音的總幹事都是我們這裡畢業的;你去改良場都會遇到農校畢業生,因為他們實作比較強。然後基層的農民其實很多就讀的科系還是跟這些相關的,當然有的畢業生可能就到各行各業去了,可是留下來的還是滿多的,所以未來農業的教育並不是都沒有人留下來,我們還是有提供機會給他們。

龍潭高中前身為龍潭農工,設有實習畜牧場飼養鴨、鵝等水禽,供學生實習。
龍潭高中前身為龍潭農工,設有實習畜牧場飼養鴨、鵝等水禽,供學生實習。

臺灣農業走到現在很明顯就是都會型的農業,因為它離市場近,所以到目前為止我們(北部農民)在從農條件上好太多。我從1994年開始教書,我就跟學生講,臺灣農業就是重質跟量兩個部分,質的意思是我就只種蘭花、只養母豬生小豬,這些就是技術,我單價高可以生活得很好,因為我有技術,別人要入門不容易;量就是我們每個農民1公頃的地現在大概可以賺7、8萬元,農民種1甲地一下子就做完了,收割機1天可以收5公頃,那如果10公頃好了,對農民來說很輕鬆,收割機開2天就收完了,還可以幫人家代耕又賺一手。不管他是重質或量,只要他從事本業絕對沒問題。

可是中南部不是這樣,現在年輕人沒有人要種田,所以農地都會釋出,跟北部完全不一樣!我們這邊招生沒問題,中南部農業科系沒有學生,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看不到未來,在我們這邊從農都不錯,光是種網室蔬菜也可以過活,在南部種網室蔬菜離市場太遠,中間還要運輸,運輸成本還有中盤商、大盤商,就把所有的利潤都吃光了。

年輕人還是要讓他有未來,那我很謝謝農業部,他們首先針對青年從農提供協助,不管你出身,只要來就給你機會受訓等等,這是一種。第二個是從大學推動,招收公費生。從大學後來就推到高中,因為它要向下扎根、向上延伸,那向下扎根就是到所有的農校。

陳勝利希望有興趣的學生能進入農校就讀,學習基本能力之外,也能多方運用資源。
陳勝利希望有興趣的學生能進入農校就讀,學習基本能力之外,也能多方運用資源。

藉職涯探索認識產業也確立興趣 打穩根基結合各方資源持續精進

高中辦高中生獎勵從農、大學辦公費,公費班畢業以後如果繼續從農2年,每個月多給你3萬元,2年就多領72萬元,做那麼久,應該多少還是有點興趣。1980年代「八萬農業大軍」政策透過補助農場經營科等「重點產業科」,讓這些科更有特色更有競爭力,同時讓一定比例的農家子弟保送入學,甚至領獎學金、免學雜費就讀,那時候這些科大概七到八成都是農家子弟。當時的規劃跟現在的獎勵政策很接近,執行的系統也一樣,扶持農業政策的歷史過程其實是很像的。

2017年高中生獎勵從農計畫推動的時候,我在北科附工擔任校長,我們就來承接這一塊,因為這個是對國家社會未來幫助非常大的一件事情。主要目的希望學生在高中階段的暑假,有機會去相關的單位職涯探索,一開始加入的只有5個科,預算幾百萬元,現在一直擴充到10幾個科、預算幾千萬元,它的規模還有人數都在增加。高中生獎勵從農每學期還會給學生最高3萬元的獎勵金、獎學金,政策推出後,中南部有些農業相關的科招生情況也變得很好。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推動獎勵從農不會那麼快看到成效,但學生經歷職涯探索以後會比較認真,因為老闆會要求,之後他就知道要做什麼。北科附工之前有個學生去做茶,他後來就決定要走這條路,可以很明確看到孩子走到他想要的路,所以是真的有績效,我們都有把成果發布在網路上。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他去做茶回來之後,高職畢業唸大學還是回去做,而且是主動說這個時間太短1個月而已,我要做更長,人家也給他工讀費讓他做。

龍潭高中實習畜牧場飼養不同毛色的兔子。
龍潭高中實習畜牧場飼養不同毛色的兔子。

我們還是從政策或其他方面繼續努力,希望這樣的制度能夠留下來。我們不能只是生產一堆低價的東西,還是要從質從量,以前是吃飽現在是吃巧。希望有興趣的孩子進來,把自己的本職學能學好,然後多方的資源要能夠運用,比方說你會做電商,就可以用網路行銷;你可能跟農會的關係不錯,農會他們有自己的通路。其實生產在現在來說,除非是很特殊的情況,不然問題都不是很大,最重要的是通路跟銷路,不然就是要發展很特殊的作物或品種,人家一定來跟你買,像有的學生去新社種蝴蝶蘭、跳舞蘭或文心蘭,就是外銷做切花,都是外銷日本,那就很專業,一輩子就這樣子也滿單純的。

這幾年有一些特殊的科,像寵物美容或者園藝,有興趣的學生就會繼續從事。像有的學生跟我說,校長我沒有要升學了,要去開花店、學插花,我就說那你去日本念短期大學學花藝。你不一定要拿出什麼學歷來,可是一輩子都要讀書。

北科附工學生在蛋雞場實習,體驗撿蛋。(豐年社資料照片;攝影╱許育倩)
北科附工學生在蛋雞場實習,體驗撿蛋。(豐年社資料照片;攝影╱許育倩)

農業教育攸關食安、糧食自給率 跨部會合作讓教學貼近社會需求

農業也分很多種,你如果做酪農,遇到農曆過年1天也是要擠奶2次,你不擠奶那牛就受不了,所以你一定要一群人一起經營,只有2個人絕對不行,不要說出國玩,想去哪裡休假都沒辦法,但有人可以輪替的時候,其實也是不錯的。我們酪農生產新鮮的鮮奶,很安全;臺灣因為產地關係,有新鮮蔬菜,有多元選擇。我們不可能完全仰賴其他國家供應這些東西,臺灣的農民在素質上要提升到更高,民眾就不用擔心農藥殘留,可以吃到更安全、更好的食品。

所有的領域都一定有摸索學習到養成的過程,最後就會變成一個SOP出來,當然也會有新的東西。農業會有新的技術出來,像現在無人機在中南部已經發展得非常好,很多青農都做得很好。有些青農來自不同領域、養成教育不同反而是件好事,可能有人學機械、學電子、學商務,結合起來農產品多好賣!機械壞了也有人會修。

青農這些東西也不是現在才有,3、40年前就做得很好,現在應該不會更差。像有的青農回去中南部,他們做了一些改變,可是還是不離我說的質跟量。像南部有青農家裡是種毛豆的,他回去接班之後,就把毛豆加工、冷凍之後直接外銷日本。如果在質和量上面調整,中南部當地的先天條件還是比北部好一點。

我覺得未來農民引進新的技術、要發展精準農業等等,應該是機會很大,像我們現在用無人機就可以航測,一測出來我們透過電腦就可以知道我哪邊要多噴點藥、哪邊要多下點肥料,類似這些就可以運用得非常好,然後增加產量、增加農民收入,解決我們糧食或是生活的需要,也可以減少農藥或肥料的施用,對環境又更友善。

農業教育就是再教育的一小部分,它雖然很小,可是我們生活每天都要吃,所以農業教育很重要。很希望未來教育部跟農業部能夠攜手合作,讓農業教育更符合社會的需求,也讓有興趣的孩子來從農,而且可以很有未來地過他的一生,當一個幸福快樂的農民,餵養我們所有的國民。

北科附工的學生體驗寵物美容課程。寵物美容是新興的農業相關科系,有的學生與動物接觸後產生興趣,畢業後繼續從事。(豐年社資料照片;攝影╱許育倩)
北科附工的學生體驗寵物美容課程。寵物美容是新興的農業相關科系,有的學生與動物接觸後產生興趣,畢業後繼續從事。(豐年社資料照片;攝影╱許育倩)
*照片攝影許育倩姓名育字實為「艸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