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與高齡化衝擊農業勞動力,移工政策成為各國解決缺工問題的方法之一。(攝影/陳彥尹)
豐年雜誌
添補農業勞動力 移工政策助農業永續 借鑒美國農業勞動力短缺因應措施

隨著全球產業發展的轉變,農業部門占總GDP比重逐年減少,加上農業工作環境、極端氣候造成農產品產量及價格不穩定、農業所得相較其他行業低等因素,在已經面臨少子化及高齡化的現況之下,更難去與其他產業競爭勞動人口。農業勞動力的短缺將影響農業產能、糧食安全以及農業永續經營,因此農業缺工是目前眾所關注的重要議題之一。

《豐年雜誌》2023年7月號立體書封面。
各期雜誌
《豐年雜誌》2023年7月號 新農業部署 臺灣永續 Ready Go

1951年7月15日,《豐年》雜誌發行創刊號,至本期已滿73年,在這漫長歲月當中,見證了臺灣農業的發展,與主管機關體制的流變,從當年一手催生《豐年》的農復會,到今(2023)年8月1日將正式掛牌上路的農業部,豐年社73週年慶的時刻,再次紀錄臺灣農業史的重大里程碑。

藉由業者觀摩會培養農產品冷鏈人才
農業經營
自動化轉型+跨域培訓 農產品冷鏈物流產業發展趨勢與人才供需

「冷鏈」指的是將易腐食品或需溫控的產品,從生產端運送至消費端皆維持在低溫環境,以確保農糧產品、漁畜產品、冷凍食品、化學品及醫藥品等產品安全與品質的「低溫物流系統」。對於食物供應鏈而言,冷鏈為以確保食品安全與品質目的之「溫度控制食品的供應鏈」。

機械耕作
農業經營
農業勞動力短缺! 多元人力資源成紓解之道

在全球面臨人口結構改變所衍生的人口快速老化及勞動力減少的問題之下,農業勞動力的短缺更將嚴重影響糧食安全及農業永續經營。不論是與我國農業結構相近的日本,或是多為經營大規模農牧場的美國,皆面臨農業勞動力短缺的相同困境,故近年來持續透過不同的擴充農業人力措施及導入機械耕作等方式,以減緩人力需求。

各期雜誌
《豐年雜誌》2022年12月號 小農加工點食成金 跨域加值有撇步

農產加工是好工具,臺灣夏秋兩季高溫潮溼,易生病蟲害,又常有颱風侵襲,農產供應常見青黃不接,價格起伏波動大,若在盛產時適當加工,既充分利用農產品,也破除季節性限制,而開放農民跨足加工,有利於經營企業化,進一步加值農民收入,同時滿足消費者更多元的需求,成為外銷全球市場的基礎,搞不好還能上太空。

新聞
日本武漢肺炎疫情升溫!農業勞動力受衝擊 JA協調代耕業者出馬支援

日本近年來因農村勞動力的老化與人口外移等問題,使農業生產所面臨的挑戰日趨嚴峻。若要維持日本農業經營規模,同時解決勞動力對農業生產的衝擊,便需透過新進農業從事者及大規模經營者(組織、法人經營體)的數量擴增,來補充逐漸減少的現存個人經營體。

新聞
歐洲疫情尚未減緩 德國祭出7策略穩定農業勞動力

世界各國武漢肺炎疫情依舊嚴峻,為防堵病毒擴散,相繼進行邊境管制,外籍移工也首當其衝受到影響。歐洲各國也由於疫情的快速擴散,3月開始進行邊境管制,但如今正巧是歐洲農業的主要採收季,在邊境管制下,季節工的移動受到限制,連帶使農產品的採收面臨困難。

農業缺工是全球普遍現況,缺工問題也反射出整體農業人力結構問題。(攝影/許欲倩)
農業經營
全球迎戰農業缺工!智慧農機、共享模式成主流

農業缺工是過去幾年各大媒體的熱門關鍵字,這個議題描述了臺灣農業與農村所面臨的世代更替窘境。從農林漁牧業普查可知,2010年臺灣從事農林漁牧業的經營管理者平均年齡為62.04歲,至2015年已增加至63.52歲;而超過65歲的經營管理者從2010年的44%提升到2015年的52.19%,在在顯示國內農業人口老化問題日趨嚴重。

新聞
小型農機需求高,農委會今年擴大砸8億,3月中起跑

農業缺工問題嚴重,自動化或半自動化農機的研發與應用相形重要。農委會今年擴大補助農民購置小型農機,總預算高達8億元,補助範圍包含常用來除草或鬆土的中耕管理機、農地搬運車、田間搬運機等16種,預估數量可達8萬臺以上,每臺最高補助實際購買價格的1/3。此次補助3月15日開跑,農民可先向各地農會提出申請,審查通過後,須在1個月內完成購買交機,即可領取補助。

新聞
如何活化運用人力紓解農業缺工?產官學齊聚對話謀出路

農委會輔導處處長朱建偉則回應,各地農會這一年辦理招募調派人力團,能力明顯成熟成長。未來因應農業缺工除了發展機械化生產以外,打造優質的勞動環境也很重要,要讓勞方跟資方都能拿到合理報酬,人力才留得住,產業也才能有新血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