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秋刀魚資源低水位 北太國際漁業組織再減捕撈限額25% 我漁船限81,210公噸

北太平洋漁業委會(NPFC)第7屆委員會3月22日至24日於日本札幌舉行,由於秋刀魚資源量仍處於低水準,會議決議再次削減捕撈限額,依2018年漁獲水準削減55%,等於從2021及2022年限額再減25%,全北太平洋水域總漁獲限額從33公噸調降為25萬公噸,其中公約水域為15萬公噸,我國漁獲限額為81,210公噸。

遠洋漁業觀察員可能要隨漁船工作,蒐集漁獲狀況等各種資訊,並不輕鬆。(圖片來源/漁業署YouTuber影片)
新聞
徵召海上公正之眼 月薪最高上看9萬9「遠洋漁業觀察員」

漁業觀察員工作是依據國際漁業管理組織要求而設置,自2002年起執行至今。目前對外漁業合作發展協會和漁業署招聘遠洋觀察員,依照任務所需,被指派在三大洋執行觀察業務,近來因武漢肺炎疫情影響,海上觀察任務以太平洋海域為主。

新聞
破解「好魚道相報」迷思,保育魚群產卵場,讓海洋資源喘口氣

魚類「聚集產卵」的生殖行為 (Fish spawning aggregation or Spawning aggregations) ,是指同一種的魚類為了生殖的目的,會在每年特定的時間聚集到一定的地點,同時排卵、排精,達到傳宗接代。當然這種不在乎自己的基因,是否能有更多機會遺傳到下一代的生殖模式,只有在以水為介質的海洋中才可能發生。

新聞
「讓它們一生至少產一次卵吧!」保育澎湖馬糞海膽,只縮短捕撈期足夠嗎?

陳盡川建議,至少要限制超過10公分以上才能採捕,野生海膽要在一年長到10公分是有難度,這能讓海膽有繁衍下一代的機會。

新聞
【漁業人物誌】漁業人才的舵手——李國添

30多年的教書生涯匆匆劃過,自 2012年 7月,李國添卸下海洋大學校長職務,除了繼續從事自己喜歡的研究和教學之外,也投身公益服務。

新聞
林于凱:別殺「鯖」取卵,成為壓垮產業的最後一根稻草

有消息指出,為了爭取扒網漁船捕撈作業限制放寬,漁民將在本週四到漁業署抗議。目前扒網漁法主要應用在鯖魚捕撈中,然而近年捕撈的鯖魚體長逐漸縮短,且有性早熟的趨勢,都是資源枯竭的警訊。

新聞
搶救擱淺鯨豚,APP 通報提高救援成功率

林務局與鯨豚協會為了提升鯨豚擱淺搶救及處理的效率,開發製作「鯨豚擱淺通報」APP,在擱淺案例發生時,使民眾通報能夠快速聯絡到鯨豚擱淺處理小組

新聞
【舞春的食農科普】古漁法的啟示——不用三腳虎的南方澳這樣捕魚

大伯和爺爺是世居宜蘭南方澳的討海人,是當地有名的鏢手。雖然作者並非常住於南方澳,卻因年夜飯、熟悉的魚市場和童年記憶,而對南方澳有一份熟悉情感。

新聞
打擊幽靈船洗魚,漁業署組「抓鬼大隊」24小時監控

臺灣被歐盟列為黃牌警告國家已屆滿兩年,可望今年能夠解除黃牌。農委會在今日下午舉辦「臺灣打擊IUU成果」記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