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飽讀好書】誰的「以啟山林」?尚待解決的原漢分界——讀《臺灣文化志》

1925年伊能嘉矩因早年在臺踏查感染的瘧疾復發而逝世。3年後,他畢生研究心血《臺灣文化志》終於問世,不但是全方面的文化百科全書,更有意識地將臺灣放在世界史的格局下來考察,建構出整體性的臺灣歷史民族誌的知識網。

新聞
從各立山頭到政府派任,橫跨300年的臺灣水利史

臺灣的農田水利事業從 17世紀開始發展,到現在已有 3百多年歷史,從初始階段的私有私營、日治時期的中央管理,國民政府來臺後幾經變革,發展成現今的農田水利會

新聞
【九孔風華再現?】細數前世今生,一窺九孔興衰

從基隆沿著濱海公路緩緩駛入貢寮區,海岸邊依稀能看到方格盤的建物,那是最具有臺灣味水產——「九孔」的家。

新聞
【農技最前線】原來太空包這麼來——從人工栽培看臺灣香菇產業

臺灣省農業試驗所自1974年,發表香菇栽培新方法,並陸續於1983、1986、1993年編印推廣手冊後,乃漸次取代了大部分的「香菇段木栽培法」。此一「香菇栽培新方法」,是以木屑壓裝於塑膠包內,再經高溫殺菌後,接種培養而成

新聞
【農技最前線】臺灣香菇栽培史

昔日國人傳統上認為,食用菇類乃屬山珍,也是一種可遇不可求之美食,據今 2017年已 80~95歲之長者所知,1950年代前,在臺灣一般民間之宴會,必須是『幼席』,亦即高檔餐宴,才會有一道香菇佳餚襯置;若有此香菇者,在評價上,就非僅靠豬鴨鵝之肉食可之比擬。

2008年辛樂克颱風南投縣仁愛鄉南豐村加油站土石流災情(2008/9/23 黃世慶提供)
新聞
【老照片說故事】史上被土石流掩埋最多次的建築物

如果現在還會有人懷疑土石流災害是否有復發性?那就來看看這個案例吧!

這應該是全台被土石流掩埋最多次,目前仍在使用的建築物——南投縣仁愛鄉南豐村的加油站(經緯度坐標24.00354, 121.08597)。這個命運多舛的加油站,從建站至2015年止,至少已被土石流埋了三次!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為何要搶救磯小屋?郭華仁:因為它比臺大歷史還悠久!

去年臺北市定古蹟臺大磯小屋裡7件磯永吉博士生前研究臺灣蓬萊米的重要文物遭竊,所幸警方及時抓到竊嫌失而復得。雖然重要歷史文物尋回,卻面臨有家歸不得的困境,因為建築主體「磯永吉小屋」年久失修破損不堪,使得這處臺灣蓬萊米發源地面臨消逝的危機。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影像】年節「吃貨」必讀的漁業小故事

幾百年前的台灣人可沒這麼享受,大約一個世紀前,日本人帶來了各式各樣新的漁獲加工技術,包括美味的烏魚子,打開台灣漁業發展新頁,隨後科技進步,海鮮成了可隨身攜帶的零食、罐頭,365天想吃就吃。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漁會開理髮廳、幼稚園?你不知道的漁會史

《台灣漁會大事年表》由農訓協會統籌,作者為現任農委會輔導處處長胡忠一,以及專長台灣史的歷史博士范雅鈞,主要採編年體,依時間順序分為三個篇章:1624-1945年奠基期、1946-1975年開拓期、1976-2015年轉型期,每個章節前都有導論,簡明扼要介紹本章重點,讓讀者快速入門。

新聞
【鳥事繼續生煙】大家一起來避孕

話說台灣這幾年一直被生育率過低、少子化、人口老化所造成問題持續困擾著,中南部許多鄉鎮的人口外移情形可說是慘不忍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