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機械化
好脫殼、易採收,薏仁新品種「台中5號」誕生
為改善現有品種不利機械收穫的問題,臺中區農業改良場於 106年 12月育成薏苡新品種-「台中 5號」,該場表示該品種具有矮株、大粒、易機械脫殼及適應性廣等特性,可說是農民殷切盼望的新品種。
輕鬆剝莢手不痛!桃園場研發「皇帝豆去莢機」體積小、重量輕
皇帝豆又稱萊豆,冬春季為盛產期,豆粒極大,風味絕佳居豆類之冠,因此,俗稱「皇帝豆」,有大粒種及小粒種之分,以生長方式可區分為矮生型及蔓生型
會振動的掃帚,茶改場新發表油茶採收機省80%人力
本土油崛起,油茶和胡麻栽種面積近五年增加1,850公頃,卻普遍面對缺工問題,農委會茶業改良場今發表高枝省工採收機,利用機器振動讓油茶籽落果,傳統人工採收一甲地需耗費40人,用機器只要8人,採收時間縮短兩週,一臺3萬元不到,預計年底量產上市;胡麻也有好消息,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最快明年推出採收機。
這個鄉鎮不燒稻草,每年還用稻草種出最貴的蔥
搶救空污大作戰,農委會與環保署預計投入千萬,補助農民在稻子收割後使用腐化菌有機肥,不要直接燒稻草,但農民仍得負擔一公頃約1,000元有機肥費用,接受度有待考驗。
別再用人工了!胡麻產業走向省工模式
不過,胡麻採收仰賴人工操作。當胡麻果莢成熟時,農民習慣將胡麻植株連根拔起,先捆成一束束,交叉倒立在田裡曝曬乾燥4、5天,促使果莢爆裂;然後鋪上帆布,拿棍棒敲打果莢讓胡麻籽脫粒落在帆布上,接著將胡麻籽過篩、剔除雜質才算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