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剝莢手不痛!桃園場研發「皇帝豆去莢機」體積小、重量輕

內容提供/ 桃園區農業專訊 文、圖片提供/ 邱銀珍

皇帝豆又稱萊豆,冬春季為盛產期,豆粒極大,風味絕佳居豆類之冠,因此,俗稱「皇帝豆」,有大粒種及小粒種之分,以生長方式可區分為矮生型及蔓生型,其用途為剝取新鮮幼嫩種子或老熟種子供炒食及煮食,也可以加工為蜜豆。

皇帝豆在8月中旬開始種植,12月初開始人工採收,採收到隔年的清明節,採收時怕雨水,生長分布臺灣南北皆產是很普遍的農作物,種植面積有700~800公頃。每公斤可剝50%的豆仁,較成熟者可剝60%的豆仁,如果有適當的農業機械可用來取代人力,將可讓農產品適當降低成本,提升附加價值以增加農友收入。

未剝莢的黃帝豆目前40元/臺斤,已剝莢的豆仁80元/臺斤。目前皇帝豆莢均以人工剝莢方式取得豆仁,由於皇帝豆莢較厚,需施力扭轉豆莢,使豆莢端面接縫產生裂縫以取得豆仁。長期的剝莢作業,極易造成剝莢人員手部的傷害,為解決皇帝豆剝莢問題,因此,本場設計了體積小,重量輕的去莢機。

完成去莢的皇帝豆。

本機主要結構:

  1. 設計及製造剝莢機1台(110伏特電源)
  2. 減速機構
  3. 夾持帶動機構
  4. 刮莢機構
  5. 夾持線速度:15~20 公分/秒
  6. 撐開豆莢機構

作業時,豆莢由人力放至夾持移動機構,夾持移動機構將豆莢帶至上下均設有固定切刀的刮莢機構,切刀將皇帝豆莢上下端緣切除後,再進入撐莢機構,將豆仁剝出。

經4次的修改,皇帝豆去莢機為提升衛生品質而將底座改為不鏽鋼,同時在夾持機構下方增加1組切刀,以做到上下方都有去莢的切刀,而上下切刀的位置,經測試後得知在同一個位置效果最好,且原本人工的動作由機械取代,人的手指甲也將不用受擠壓而傷痛。

目前已可以把去莢的動作從原先人工每莢12秒降為4秒,其剝莢作業效率為人工去莢作業的3倍速度,同時取得我國新型M526282號專利10年至115年5月11日,將可讓農產品適當降低成本,減少工作人員手指疼痛,提升附加價值以增加農友收入。本機完成商品化製造後,已非專屬授權技術移轉於谷林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轉載自《桃園區農業專訊》101期,原文標題為〈皇帝豆去莢機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