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用樹葉來擋太陽,臺東林農種段木香菇存活率破9成

林下經濟正夯,屏東許多部落的段木香菇近幾年受到市場熱烈歡迎,供不應求,臺東也有林農看準商機,去年和臺東林區管理處合作,試辦用疏伐下來的長尾尖櫧、楓香種菇,在造林地樹冠層下搭菇寮,遮光降溫又保水,第一次採便大豐收,菇農欣喜直說,段木香菇一年約可採6次,只要採2次就回本,連四個兒女都回家工作了。

新聞
林下經濟行不行?不干擾次生林為前提,友善環境養蜂十年有成,生態推廣農場與山林做鄰居

林下經濟為沉寂已久的臺灣林業帶來新想像,也為山區居民帶來複合式產業面貌。關鍵的技術規範,由農委會轄下農政單位設立林下經濟推動小組及三大試驗區,建立可行模式的科學基礎,並提出增列「林下經濟經營使用」修正草案,以合理運用森林資源。本文即介紹臺灣林下經濟潛力點,首先專訪臺灣原生種東方蜜蜂飼養技術,對比目前相關試驗及產業多以西方蜜蜂等商業品種為主,提供更多在地經驗與視。

新聞
林下經濟走出不一樣的路,以山林資源為本,靠山吃山也能永續經營

臺灣擁有將近61%森林面積及豐富生態,不僅是重要的社會資產,同時也是各界極為關注的綠色產業寶庫。政府為了維護森林功能鼓勵造林,但農民僅靠林木收入往往不足以維生,間接導致許多國有林租地造林地疏於管理。農委會林務局於2016年召集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等相關單位成立「林下經濟推動小組」,希望經由研究,盤點出適合於林下經營的森林副產物,以增加農民與山村居民收入。此外,森林周邊地區常是偏鄉所在,因此林下經濟與環境保育、山村振興等議題也有密切關聯。

新聞
推動林下經濟平衡生態與生產,三項原則維持森林永續經營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於2015年發布《第四次全國森林資源調查》,顯示臺灣森林總面積為2,197,090公頃,森林覆蓋率為60.71%,為保育珍貴森林資源,政府於1991年全面禁伐天然林,並於1997~2004年推動《全民造林運動實施計畫》,2008年公告《獎勵輔導造林辦法》,20多年過去,當時種下的造林木多已成材,卻面臨林業沒落、社會對伐木觀感不佳的氛圍,導致林農收益低落,連帶影響人工林的更新與經營。因此,林務局將2017年訂為臺灣林業復興元年,改善過去人工林未適度疏伐的問題,並試圖找出可行方法以兼顧農民收益及森林永續經營,推動林下經濟,便是接續嘗試的其中一環。

新聞
農業上山行不行?林下經濟再創部落傳奇,友善農法證實可與森林共存

由於林下經濟目前尚未有正式法規規範,外界難免存有部分疑慮,例如在森林中或森林周邊種植農作物,是否適合施用農藥及化學肥料?但其實包括大武部落在內,有許多山村農民都是採行有機農法,甚至要求更嚴格的秀明自然農法。嘉義縣阿里山鄉新美村打手機鄒有機農業發展協會,便是其中之一長期致力於推廣秀明自然農法的組織。

新聞
走入山間聚落,傳統智慧加乘現代科技,看見臺灣林下經濟多樣性

林下經濟,在臺灣是一個新穎的名詞,但從過往原住民的採集、在山區進行的小規模農作,到近年漸漸受到重視的林下養蜂、大武森雞,其實都可說是林下經濟的一種型態。長年協助社區發展的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陳美惠指出,雖然現行《森林法》尚未正式認可林下經濟,但並不是只有國有林班地或林業用地才能推動林下經濟,「很多偏鄉的農牧用地因為人口外流或老化,早已廢耕多年形成次生林或轉為造林地,這些地區都可以先嘗試。」

豐年雜誌
客座總編輯—以里山精神推動林下經濟,探討保育與開發的共處模式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陳美惠

臺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博士,專長為社區林業、生態旅遊、里山倡議。現任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社區林業中心主持人、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董事。曾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保育組技正、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森林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系主任、林場主任。

豐年雜誌
林下經濟走出不一樣的路,靠山吃山也能永續經營

臺灣擁有將近61%森林面積及豐富生態,不僅是重要的社會資產,同時也是各界極為關注的綠色產業寶庫。政府為了維護森林功能鼓勵造林,但農民僅靠林木收入往往不足以維生,間接導致許多國有林租地造林地疏於管理。

豐年雜誌
走入山間聚落,看見臺灣林下經濟多樣性

林下經濟,在臺灣是一個新穎的名詞,但從過往原住民的採集、在山區進行的小規模農作,到近年漸漸受到重視的林下養蜂、大武森雞,其實都可說是林下經濟的一種型態。

豐年雜誌
林業使用規範彈性化,推動林下經濟平衡生態與生產

林務局將林下經濟視為「森林冠層下經營森林副產物」,用意是希望長期經營林業的農民,可以有短期作物收穫,以取得額外的收入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