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發現臺灣農業競爭力】共耕共享走出莫拉克陰霾,茶山部落走出阿里山新契機

災厄困境,有時反而帶來新生契機。莫拉克風災蹂躪中南部山區,引發茶山住民省思建立自主產業的迫切,開啟復育傳統糧作的希望工程。

新聞
食農教育就是校園教種有機菜?教消費者找回飲食自主權才是真諦

黃俊誠說,市集會辦食農教育就是希望透過這方式吸引消費者和農夫買菜,同時關心前端臺灣的環境議題,但有機農夫市集會受到餐廳等其他單位競爭,農委會未來若要推動食農教育專法,或許要多花點心思在協助不同食農教育組織建立商務模式或串聯上。

新聞
【話有機】食農必修課:讓環境變好、社會變幸福的消費者利他學

回頭看,有機農業是尊重自然和保護生態的農業系統,而有機食物的存在意義就是一種關懷、照護的演釋,而非無毒、不信任感的無限擴張。倘若我們有幸弭平生產者與消費者的斷裂、找回人與土地、人與萬物生命之間的情感,人們看待食物的眼光將不滯抑於基礎需求與直覺偏見,而是重視在農食系統中營造一份長久及和諧永續的關係。食物作為連接的人與大自然的橋樑,傾吐著自然與人文交織而成的故事面貌。每消費一份食品或農產品,就是支持背後的價值觀與行為,我們將透過理解系統串起斷裂,將去私有的「利他」與「共善(Common Good)」化作意識和作為,讓環境變更好、人更接近真實的幸福與快樂一些。

新聞
有機蔬菜正夯,五金百貨找在地青農成立有機專櫃

近年來,消費者越來越重視食品安全,使有機蔬果躍升為餐桌新寵兒,而林口在地居民最常去的家佳樂生活五金百貨也看好綠金商機,找上在地青年農民,合作推出有機蔬菜專櫃

新聞
【青出於農】湧泉灌溉、釀出超甜小番茄:綠舍有機​農園

國道 3號駛下竹崎交流道,沿著嘉義 166縣道前行,進入「綠舍有機農園」前,1棟以全檜木打造的車站建築映入眼簾,古樸而典雅的外觀,宛如發光體般,吸引人們的注意。

新聞
【青出於農】用心管理,峰迴路轉的有機人生:御圃有機農場

下課鐘聲響起,校園內充滿朝氣的笑鬧聲,學生們帶著畫本、跨過水溝,坐在田邊寫生,一旁便是林聖智和黃麗惠攜手打造的「御圃有機農場」。「校長辦公室就在那裡。」

新聞
綠水青山,大溪蔬菜產銷班建構北臺灣世外桃源

10年前,在老一輩的觀念還不太能接受有機種植,生產技術也不成熟的環境下,大溪區蔬菜產銷班第10班已經開始投入成本,不斷試驗研發。

新聞
從有機米開始,蔬食教育深耕校園

204班的教室裡,老師正在講述畜牧業與地球暖化的關係:「地球爺爺發燒了,請想一件你可以做的事情,讓地球爺爺變開心!」

新聞
翻轉餐桌,從土地到餐廳的飲食革新

11月11日除了是光棍節之外,它還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日子,它叫作土土日——也同時是全國有機日。迎接有機日的到來,推動有機消費

新聞
【young農】高雄農改場場長林景和: 農業需要務實、不要浪漫!

農家出身的林景和強調年輕人務農應該思考如何加強自己的技術與能力,持續評估產量、品質、市場、及成本,不要被「棄百萬年薪從農」的夢幻形象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