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出於農】用心管理,峰迴路轉的有機人生:御圃有機農場

內容提供/ 《鄉間小路》 文、圖片提供/ 曾威智

下課鐘聲響起,校園內充滿朝氣的笑鬧聲,學生們帶著畫本、跨過水溝,坐在田邊寫生,一旁便是林聖智和黃麗惠攜手打造的「御圃有機農
場」。「校長辦公室就在那裡。」林聖智指著溫室旁的一棟建築物,開玩笑地說:「校長都會看我們有沒有認真工作。」

享受刺激到腳踏實地,轉折的從農之路

林聖智從農前,原本在家族的豬肉冷凍食品工廠工作,下班後則化身為期貨高手,享受刺激的金錢遊戲,還曾得過證券公司全國年度期貨操盤比賽獎金。但高風險產品的錢賺得快,去得也快。黃麗惠笑著分享先生的「輝煌」戰績,「有一次睡前還有400萬,醒來剩不到4萬塊。」

林聖智也說:「那時候我在大公司當主管,收入不錯,但賺的錢全賠在期貨市場裡了。」肉品市場不景氣,加上在金錢遊戲中的挫折,讓林聖智決定腳踏實地,找份踏實的工作。

接近中年才轉業是人生的一大挑戰,林聖智盤點手中的既有資源,才想到家中還有塊閒置多年的田地。雖然畢業自農校,但從農一直都不在他的人生規畫中。「小時候放假時都要下田幫忙,旁邊就是學校,看著同學在操場打球、玩耍,自己卻要下田幫忙,面子掛不住,也越做越不是滋味,當時就打定主意以後絕對不要從農。」林聖智笑說,「沒想到繞了一大圈,最後還是回來當農夫。」

林聖智堅持自己育苗,在蔬菜生長期間,密切注意每棟溫室中,蔬菜生長與病蟲害發生情形。

儘管唸過農校,兒時也有務農經驗,但林聖智還是先到農民學院上課,並到有機農場實習。結訓後,於2013年創立「御圃有機農場」,同年取得有機轉型期驗證,更獲選為第1屆百大青農。

務農初期,兩人對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的規定不了解,農場申請資材室可作為冷藏設施的時間一直被延宕,第1批蔬菜採收了都還沒有冷藏可冰,只能先打電話給親朋好友請他們試吃或購買,一接到訂單便馬上包裝蔬菜,送到附近的超商用宅急便寄送。

黃麗惠說:「因為超商和宅急便有冷藏設備,剛開始沒錢買冰箱,只好用這種方式。一直到銷售穩定後,才買了第1臺二手冰箱。」即便現在已添購新的冷藏設備,具有紀念價值的第1臺二手冰箱還是捨不得丟。

「安心、好吃、方便、健康」一直是御圃有機農場的核心主張。夫妻倆堅持品質,也逐漸從親友圈打開顧客群,並開始觸及超市、有機店與量販店。此時身兼3職的黃麗惠,決定向公司請辭,和丈夫一起投身有機事業,「當時還在公司工作,算一算覺得自己很吃虧,平日要當上班族,回家要當家庭主婦,假日也要當農場義工,幫忙處理出貨訂單。所以決定辭職,專心在農場當個農婦!」

黃麗惠原本在上市櫃公司擔任行政部協理,卻突然轉了個髮夾彎,親朋好友得知後都直呼可惜,「決定和先生一起從農真的需要很大勇氣與決心。我遞出辭呈時,大老闆還希望用子公司的副總職位來慰留我,但我還是堅持從農這個決定。」熟悉財務與成本的她,早已精算過從農的獲利與風險,她發現農業不是夕陽產業,只要控制好成本及農場管理,也能有優渥收入。因此,黃麗惠毅然決然地放下職場生活,和先生共同打拚農場事業。

黃麗惠接下農場財務、行銷與品牌擔子,和林聖智合力經營御圃有機農場。

男主內女主外,攜手打造有機事業

夫妻倆分工合作,林聖智專心負責場內栽種、採收等工作,黃麗惠則接下農場財務、行銷與品牌擔子,合力經營御圃有機農場。過去在大型企業的工作經驗,讓黃麗惠深刻體會「品牌」與「品質」的重要,儘管對農場每筆開銷都錙銖必較,卻捨得花錢在品牌設計與包裝費用。

光是包裝上的logo,黃麗惠就和設計師討論多回,而「御圃」這個品牌名稱也是經過深思熟慮才做的決定。黃麗惠說:「『御』指的是皇室用品,代表頂級與品質,同時也是管理,唯有良好的管理才能讓消費者吃到安心、健康的蔬果。」

好的品牌需要好的產品與品質才能相得益彰,而品質控管的工作,就落在林聖智肩膀上。為了確保品質,林聖智堅持自己育苗,在蔬菜生長期間,密切注意每棟溫室中,蔬菜生長與病蟲害發生情形,適時適量補充植株所需養分。若病蟲害問題嚴重,林聖智也會立即耕鋤,確保其他溫室不受影響。

蔬菜採收完成後,就得立即展開清園工作。先用火將表土烤過,燒掉雜草與蟲卵,接著施肥,再用耕耘機翻土,將基肥打入土中,並經曝晒殺菌後才將菜苗種下。「之前我們也會在農場養工作雞,採收後讓牠們幫忙清除田中的昆蟲,但冬天時因擔心禽流感,就先暫停養雞。少了雞的幫忙,清園的每個步驟都得更仔細。」林聖智表示。

經過3年多的努力,農場從2分多大的溫室逐漸拓展到現今2公頃多的規模。

精算成本、按部就班,拓展農業版圖

御圃有機農場經過3年多的努力,從2分多大的溫室逐漸拓展到現今2公頃多的規模。黃麗惠相信,除了生產過程中的用心栽培外,更重要的是財務與成本管理,「農業需要跨領域的結合,才能碰撞出新火花。我的專長是財務管理,所以很堅持將財務會計的概念導入農業,運用損益表、資產負債表來檢視農場財務狀況,並規劃未來發展。」

她進一步舉例,「溫室設施、農機具等資材設備折舊、人力、員工成本乃至於種子、資材、貸款利息等,都要精算成本,才能知道何種產品獲利狀況最好、農場是否賺錢、是否適合擴場等問題。」

另外,黃麗惠也以企業經營的方式管理農場。運用PDCA管理流程,採收、栽種、包裝都有專職員工負責。農場除了專業生產,也申請有機分裝、加工與流通驗證,並設立包裝廠與添購配送蔬菜的冷藏車,確保有機葉菜從採收到消費者手上,都能呈現最好狀態。

林聖智與黃麗惠時常向陪伴師黃兆隆請教農業問題。(圖右為陪伴師黃兆隆及妻子劉又菱)

陪伴師指導,減少從農冤枉路

成為百大青農後,林聖智由有機前輩黃兆隆輔導,時常用電話向他求助田間問題,黃兆隆也不時從龍潭到蘆竹關心農場情況。即使陪伴師計畫結束,林聖智仍不時求教於黃兆隆。

儘管有陪伴師的指導,讓林聖智夫妻倆少繳了不少「學費」,但農業還是需要「靠天吃飯」。黃麗惠表示,去年颱風接連肆虐,市場上一度缺菜,御圃的蔬菜供不應求,但緊接而來的暖冬,卻讓全臺蔬菜供應量大增,甫擴場的御圃馬上面臨有機蔬菜賣不掉的問題。黃兆隆則提供自身經驗,建議將產品組合搭配、辦理活動及店家經營等方式,將危機化作轉機,維持品質與客群。

林聖智說:「師父的建議都十分寶貴,但也要我們身體力行後,才能找到最適合的模式。就像之前師父試種了100種蔬果才找到最適合生產的品項,只種了幾十項的我們,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對於有心務農的農業新鮮人,林聖智與黃麗惠認為,不要擔心沒有農業背景而不敢從農,不同領域的經驗與知識,都能和農業碰撞出不同火花;而從農者除了得精進農業知識與技術,也要具備基本的財務與成本概念,從農之路才能走得更加穩健。

御圃有機農場設有冷藏配送車,確保蔬菜新鮮。

 


聯絡資訊

御圃有機農場

電話:03-324-0007

地址:桃園市蘆竹區南山路三段430巷9號

網站:www.sheden-organic.com

(本文轉載自《鄉間小路》2017年4月號,探茶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