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建築
土地
【島民觀察】海底礁石築聚落

「欲娶某,先擔三年咾咕石。」這句古老俗諺,說的正是早期澎湖人在成家前,要先從海邊挑三年咾咕石才足夠蓋新房的故事。

傳統建築與水泥房並存
土地
【島民觀察】消失的屋頂

過去好長一段時間,島上的日常圍繞在山、海、田之間,而建築空間作為承載生活的系統,提供居住也支應生產。達悟傳統建築包含常被稱為地下屋的主屋、高屋(工作坊)、涼台、船屋,各空間的機能屬性不同,有相應的建築工法。

採青梅
土地
【島民觀察】香氣芬馥的春夏果物

西南風吹拂,島上西南角有許多閩南聚落,珠山、歐厝、古崗、東沙和東社等等,都是人數近百的傳統僑鄉。珠山開村670年,雖然沒有如其他閩粵僑鄉遺留下許多宏大的洋樓群,但小型盆地的聚落群、岩石嶙峋,七座水潭接續流緩出海,形塑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

野生桑椹
土地
【島民觀察】霧季野草事

霧季到來,飛機不飛,島嶼在霧中的樣貌讓人難以辨識清楚。但聚焦在細小的尺度上,此刻的馬祖春暖花開、生機勃勃,成為列島先民豐厚的食物來源。種植旱作、採集藥草、撿拾螺貝、討海抓魚……無論在山上還是在海中,依公與依婆〔註〕運用智慧與四時共存,秉持漢方「不時不食」的思想,飲食基礎正符合這個島嶼四季分明的氣候。

晒小管乾
土地
【島民觀察】用太陽封存海風的滋味

每當被人問到:「什麼是你的家鄉味?」心中第一個浮現的是──石鮔乾燉肉。

捕飛魚
土地
【島民觀察】逐浪追飛魚

連著好幾天一早到部落的雜貨店門口報到,maran跟我說視當日天氣決定是否出航,「今天浪太大沒有哦!」總是得到這樣的回覆。野銀部落位在小島的東南方,是島上人數最少的部落,至今保留全島最完整的傳統建築群。

田墩海堤的木麻黃林道
土地
【島民觀察】金色小島的綠野生機

季節中的小島生活,照時行。2月,晚冬初春,一邊搓著冰凍的雙手,一邊開心總算有冬天的感覺。大概是因為極端氣候變遷,金色小島經歷了幾年的暖冬與乾旱,這兩年的酷寒則增添了過節的氣氛,不需要透過太多的商業燈光或人工裝飾,朋友說,金門的冬天有溫帶國家的感覺。

南竿島山隴村
土地
【島民觀察】移動的理由

身為在馬祖跟臺北兩地都有家的我,通常處理生活瑣事時,會選擇回來馬祖。馬祖是適合解決庶務的地方,最熱鬧的村子裡面就有銀行、警局還有機車行,過一個村就能報稅、寄信,如果電話費想要續約,走路到隔壁棟大樓就能即時服務。記得幾年前電信公司推出行動網路吃到飽促銷方案,限定軍公教人員申請,正是馬祖職業的大宗。

曾家古厝
土地
【島民觀察】夢裡的離島家

我習慣在明晃晃的夜裡閉上眼,試圖在城市中尋索讓人感到心安的角落。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望,但常有那麼一瞬間,我好像會聽到天外傳來的風聲,似近似遠,宛如一種召喚,絲絲扣問著我:「這個地方,是家嗎?」

土地
【島民觀察】紅頭的206

家門前的路燈又不亮了,丟垃圾時要自己打光,才能被垃圾車司機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