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民觀察】金色小島的綠野生機

田墩海堤的木麻黃林道

田墩海堤的木麻黃林道。

文字/村復號—劉珈妤 圖片提供/時苑—Dwell In Quemoy

季節中的小島生活,照時行。

2月,晚冬初春,一邊搓著冰凍的雙手,一邊開心總算有冬天的感覺。大概是因為極端氣候變遷,金色小島經歷了幾年的暖冬與乾旱,這兩年的酷寒則增添了過節的氣氛,不需要透過太多的商業燈光或人工裝飾,朋友說,金門的冬天有溫帶國家的感覺。

3月,料峭微寒,卻也是花朵綻放、動物出來活動的時候。城鎮上百年木棉花開了,青綠色的麥子在地平面上鋪展。在連天的豪雨冷氣團過後,陽光的乾爽與溫暖布告春天開張了,即使入夜之後的溫差仍會冷到令人直發抖。

選擇移居金門生活的原因,一是閩式聚落的建築美學令我駐足,逛再久也不覺得累,直到遷進聚落生活亦然。二是觸眼所及的大量植栽,時節的脈動就在綠意之中,俯拾都難以忽視。

前陣子聽到一種說法,佛家禪宗所說「活在當下」的真義,原應在「專注」,將馳騁於外的心念收攏回來,走路時專注走路,吃飯時專注吃飯,才能感受到當下。島上的雜木林及荒地,處處都綠意盎然、簇錦攢花,工作再忙碌,傍晚或早晨,車子一駛進小徑聚落旁的蘭湖畔,植生綠牆、奔放豔麗的花朵、或聚落裡結實累累的番石榴,都能讓我把煩惱的事情暫且放在一邊,全然地專注於眼前。

生活在森林覆蓋率34%的當代金門,我們是被大自然包圍著的。然而,經歷過元代開始設立鹽場伐木煮鹽,以及戰亂造成的焚燒與破壞,古代的樹木幾乎被砍伐殆盡,現在的樹林蓊鬱之地曾經是童山濯濯的荒漠離島。

PROFILE

村復號劉珈妤 移居金門近四年,住在島中央有三隻貓的閩式古厝。將對島嶼的期待與觀察,和夥伴共同創立街區小店「村復號」。「村復」指的是村落復興,藉由展售在地農漁產品與開發體驗行程,希望人們對於金門的認識不只有高粱、貢糖、菜刀,而是更多地方特色和在地文化內涵。

烈嶼外環車轍道
烈嶼外環早期興建許多車轍道(戰備道),卻在當代大量被拆除改建成馬路,原汁原味的車轍道已相當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