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關爬山】20年回家紀行:遺址的顯影

陽光從牆隙照進家屋

每天早上陽光從牆隙照進家屋。

文字攝影/楊理博

千千岩助太郎在日治時期來到臺灣,擔任臺北工業學校的建築科教師,而如今他最廣為人知的成就得從他的另一個斜槓身分說起:臺灣山岳會幹部。

他自述:「……從臺灣南部大武山至霧頭山的大縱走,偶然間俯瞰山下;排灣族依山比鄰的住家、天然石板屋頂、黑紅白三色的彩繪與雕刻,與穿梭於部落間神情和善的青年男女。此光景深深感動著我,決心針對全島高砂族住居深入研究。」在那之後,他帶著學生走入臺灣的離島與深山,考察原住民的聚落建築,留下許多珍貴的影像與資料。

一趟踏查中,他完成了高雄臺東之間14天兩度橫斷中央山脈的O型縱走。其中就記錄了內本鹿maripuran社的幾棟住家,包含寫真影像、手繪平面圖、測量等完整資料。vava行前特地將這些都存到了手機裡帶到山上。

經過多日翻山越嶺,我們終於來到內本鹿核心區:鹿野溪上游的寬闊河谷。走在溪床上,滿覆砂石的河道如高速公路般連結各舊聚落。katu老師在一河谷開闊處左轉上樓,maripuran就在第二層河階。

「這裡是內本鹿區布農族最早建立的聚落之一。最先進入的是takistalan家族,透過交易與通婚取得土地,而後其他的兄弟家族與姻親聯盟才跟著慢慢的進入整個內本鹿區域……」katu老師點酒祭告之後,開始為我們解說。

「後來日本官方組成的探險隊就是在這個地方接見各社頭目,也昭告內本鹿警備道的開築。從那年1924開始,國家統治的力量正式進入這片山林……」

「再過兩年,就要滿百了。」故事戛然而止,katu老師轉過頭看著眾人,好像故事的話語權已交接到我們手上,大夥也默默各自探索去。

PROFILE

楊理博 旅行是生活,土地是信仰,戒不掉的是把生活裝進背包裡,走入他方與山林。把親土文化當成直譯自大地的語言,聽古老的故事,唱土地之歌。現在努力的學習當一個山人。

前往maripuran的路上
前往maripuran的路上,櫸木落葉如黃蝶飄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