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觀點
人口多寡是重點嗎?地方創生所需社會條件與支持之探討/陳玠廷

時值臺灣地方創生元年,面對兩國相近的發展困境,金枓哲教授的提問對於臺灣地方創生的推動也同樣具有震聾發聵的正面意義。因此,本文乃針對地方創生的問題與因應模式,討論相對應的社會條件與支持體系。

農觀點
日本可以臺灣也行!從地方創生角度 思考高鐵延伸宜蘭/陳玠廷

為什麼會提日本的「東京一極集中」呢?因為近日來國內對高鐵延伸的討論,支持者多以促進區域間平衡發展為核心論述,一方面能夠便捷都市對外交通,另一方面希望促進地方產業發展,帶來觀光人潮。

新聞
銀髮當自強!不靠政府補助,由瓷磚與火腿打造的日本地方創生傳奇

地方創生是居民想要,還是政府想給?2019年被行政院訂為地方創生元年,除了業者嗅到這是門好生意以外,臺灣人還能獲得什麼。此文舉了兩個不拿政府補助金,卻能成功再造,讓居民創生的好例子,尤其顛覆臺灣政府鼓勵年輕人投入地方創生的政令老梗,看這些銀髮族怎麼創生地方。

新聞
【青世代返鄉】青年跨域互聯,山禾聚落對談「回農與創生」甘苦時光

為了解決鄉村人口流失及高齡化問題、維護鄉野風土文化傳承,這幾年時有所聞青年回留農村、投入社區推動地方創生的返鄉故事。放棄高薪返鄉務農、回到故鄉築夢,像是新潮口號一般得到迴響與熱絡,政府單位也相繼投入錢和資源推出補助計畫、青創貸款推波助瀾,使這股回農運動擴大發酵,而這群回鄉、回農青年,真有賺到錢、順利實現夢想?帶動地方產業使社區凝聚再造?

新聞
【洄游農村】大專生創意發揮,帶動「地方創生」曙光

城鄉發展失衡是全球普遍面臨的窘境,直接反映在人口結構。都市的快速膨脹,意味著傳統產業沒落、青壯年外流嚴重的鄉村,連同其上的文化地景、產業風貌等等,一併瀕臨消失。都市減壓,同時推動地方再造,成為永續發展的必要之舉。

新聞
【洄游農村】撐持高齡化農村,在青年返鄉之前

人口老化是農村發展的重要議題,由農保被保險人平均年齡超過66歲可見一斑,這不僅僅是數據,更是農村的日常。果子纍纍的葡萄藤間、袤綠的蒜頭田,忙碌的生產前線盡是銀髮族,青壯年人口業已大量流失。除了勞動力斷層、技術無法傳接的警訊之外,倘若老年族群都不在了,原本的社區即瀕臨消失。甚至,在那之前,隨著年事愈高,他們亦可能出現生活失能的情況。一旦發生,將不只是單一特例,而是整個社區的塌落,需要建立一個完善的社會網絡去撐持。

新聞
農村要種米、護生態、小旅行,地方創生如何跳脫社區營造困境?

國家發展委員會喊出明年是「地方創生」元年,要發展鄉村產業、減緩人口流失。不過有許多專家提醒,臺灣十幾年前做社區營造,到後來農村再生計畫,加諸給農村太多壓力,不僅要求農業生產,同時得維持生態環境,還要發展觀光、小旅行,「高齡化的農村和社區根本做不來」。呼籲未來推動地方創生,必須考量每個農村的特性,訂出優先順序和發展目標。

新聞
【青年回留農村】臺南官田區林建叡:好農、好玩、好藝的山村「崎」想

「這裡有藝有農,種水果的是果農、種稻叫稻農,種藝術的就是『藝農』。」大崎藝農生活聚落負責人林建叡和羅婉慈解釋,他們也從這想像起步,一步步挖掘聚落性格,又翻新生活面貌。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小國如何創造大農業?南方農業論壇:團隊合作與策略聯盟是關鍵

高雄市農業局每2年辦理1次的「南方農業論壇」,9月14、15日兩天在高雄市立社會教育館舉辦第4屆論壇,本屆論壇主題為「小國大農業:逆勢突圍創造大商機」,邀請荷蘭、日本、馬來西亞等國際性農企業代表跟臺灣農業產官學界交流。面對農產品國際市場的競爭,荷日代表均強調團隊合作及策略聯盟的重要性。

新聞
迎向國際挑戰、創造小國大農業,「第四屆南方農業論壇」8月開放報名

過去3屆論壇主題聚焦農業六級產業化的實踐做法或案例分享,帶動小農和農企業從一級生產端的思維,升級至農產品加工與品牌化服務的階段,現今臺灣農業已經與時俱進,累積的實力創造進軍國際市場的契機,因此,本次論壇根據產業最新趨勢,規劃分別為「小國大農業」、「新南向」、「地方創生」、「智慧農業」、「黃金農企」等5大主題,邀請來自荷蘭、日本及馬來西亞及臺灣產業專家與會交流,將國際實務經驗帶入台灣,刺激本土農業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