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嘉義
由年輕主廚自主發起,網羅臺灣米其林主廚與超過30位全臺各地職人,關注臺灣食材的年度大型餐會「野臺繫」,本週六日在嘉義文創園區舊倉庫登場。今年以雲嘉南產區為創作主題,把雲林鰻魚、牛羊雞肉、榨菜,臺南火燒蝦,搭配臺灣葡萄酒、精釀啤酒與阿里山咖啡、臺灣巧克力一起上桌,產地直送的農產品華麗變身,一場手藝與食材的舞會於焉展開。
前輩領航,青年農民衝刺,嘉義縣太保市蔬菜產銷班第26班透過完善實習輔導機制,前輩像是一盞盞明燈,接引年輕人返鄉加入從農行列,彼此教學相長,經驗加銳氣的黃金組合,迅速在精緻農業領域闖出一片天,第26班年度營業額突破1億元,單一產銷班可以創造如此佳績,相當難得。
嘉義鄉鎮有許多培育雞苗的種雞場,在種雞場裡有一種特殊的工作,就是幫剛孵化的小雞做性別鑑定,他們必須在兩三秒內辨別出雞角仔(公雞)或雞僆仔(母雞);每天檢查可愛小雞的屁股似乎滿輕鬆療癒的,但其實從事這工作必須要有異於常人的耐心和細心,因為每天要長時間全神貫注地辨識數千隻小雞,且不能出差錯。
「柚」是果形最大的柑橘類,光台灣就有2、30種柚子,從人人皆知的文旦柚、白柚、蜜柚、西施柚、斗柚,還有七星文旦、葡萄柚……等等,且品種越來越多。在合作社的農友中,大家對於柚農的認識多半以種植文旦為主,蘇建安則是目前唯一供應合作社雜柚類的農友。他與父母一起照顧果園,與合作社合作20多年來,日日認真、默默地勞動。談及選擇從農的原因,他笑笑地說:「看到它們(柚樹)開花、結果、長得好,就覺得很開心,就會有收穫感。」
二十多年前,嘉義竹崎傑出農友沈清德開始種植並推廣酪梨,是目前當地果樹產銷班第49班班長。竹崎也是現今臺灣主要酪梨產區之一,而原為鍋爐及蒸汽設備製作師傅的兒子沈世政六年多前返鄉從農,創立「阿波卡樂」品牌,傳承家中酪梨產業,協助在地產業升級。
隨著養生意識高漲,一時間,黑豆也成為許多人愛不釋口的聖品,舉凡黑豆水、黑豆漿等,都在養生的篇章中一再露面,「因為我們常說『見黑就補』。」嘉義縣新港鄉農會總幹事陳永華語調沉緩地解釋,傳統食補概念與現代養生知識結合,讓黑豆成為養生新星。而新港農會也於三年前催生黑豆契作,希望能讓在地農民多了種植選擇,並在這裡重燃一顆雜糧產業的火種。
嘉義縣布袋鎮上從前有個「崩山部落」,後來更名為「江山里」,這裡的居民曾多達千餘人,但由於青壯年人口外流,老一輩凋零,現在剩不到兩百人。 不過,近年來因為一群返鄉的青年,江山里開始有了陽光。
阿里山森林鐵路自103年起,與日本姊妹鐵路-黑部峽谷鐵道聯合辦理車票互惠措施,即日起至今年11月30日止,憑使用過的車票可以免費兌換日本姊妹鐵路黑部峽谷鐵路的車票
嘉義縣家畜疾病防治所接獲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指示後,於本(15)日下午採取撲殺清場作業,撲殺謝姓養禽戶及向其購買之黃姓及侯姓民眾共計885隻烏骨雞,撲殺後雞隻屍體連同打包墊料及飼料送交焚化爐銷毀,並針對場內外及周邊環境進行清潔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