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臺灣農業競爭力】初生之犢的光明燈,實習輔導機制讓技術加乘

內容提供/豐年雜誌 文/徐清銘 攝影/徐清銘
前輩領航,青年農民衝刺,嘉義縣太保市蔬菜產銷班第26班透過完善實習輔導機制,前輩像是一盞盞明燈,接引年輕人返鄉加入從農行列,彼此教學相長,經驗加銳氣的黃金組合,迅速在精緻農業領域闖出一片天,第26班年度營業額突破1億元,單一產銷班可以創造如此佳績,相當難得。

第26班走高價水果路線,主攻玉女小番茄、網紋洋香瓜、美濃瓜,幾乎全採溫室設施栽培,朝向精緻化生產。行銷目標鎖定高級水果行、宅配、百貨超市及拍賣市場,並有小量外銷。第26班以「福嘉農場」、「沃田農場」雙品牌行銷,對應不同通路。

陪伴從農無縫接軌,吸引青年返鄉

若要經營高價市場,必備高人一等品質。這方面,第26班毫不失禮,歷年來參加嘉義縣甜瓜節、小果番茄等品質評鑑競賽,戰績彪炳,不曾空手而回,創始班長楊萬福以「年年得獎、常常冠軍」豪情形容,第26班雖然成軍不到10年,榮獲的獎杯、獎牌超過30項。

第26班表現亮眼,其實年輕班員不少是半路出家,與農業無深厚淵源,卻能迅速站穩腳步,現任班長王俊猛歸功於第26班獨特的實習輔導機制,資深班員帶領新人,宛若師徒,功夫傳授毫無保留,引領新人有步驟、系統性的扎實學習,當返鄉正式投入農業時,可以大幅減少起步階段的失誤與挫敗。

第26班主力產品之一玉女小番茄(左)紅豔漂亮,蒂頭翠綠有活力是其優良品質象徵。另外同樣是重點栽培的美濃瓜(右)也是圓潤秀麗,依季節與小果番茄輪替生產。

王俊猛本身就是最佳範例,他原是榮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師,經常須要隨著工程奔波各地,難得有時間陪伴家人,有感父母年歲漸長,因此決定返鄉從農,從工程界轉換嶄新領域,透過產銷班的實習輔導機制指引一條明確路徑,順著路走,得以無縫接軌。

有師父引領,徒弟還得努力學習,入選第4屆百大青農的班員蔡智文,原先工作時常在外跑業務,為拚業績,常忙到天昏地暗,回到家,孩子早已入睡,因為不想錯過陪伴孩子成長,於是決定轉換跑道。當時不少同事、親友擔心他既無農事經驗又非本科,一頭栽入農業領域過於冒險,但其實在此之前,他已在溫室裡默默揮汗練功足足1年。

蔡智文回憶,那時上班日清晨5時多就到溫室學習,大汗淋漓,回家沖澡後,再趕赴上班,假日則全天練功,每日都到溫室報到學習農業技術。他認為,這段「少林寺蹲馬步」的揮汗實習,紮穩基本功,對於作物栽培流程、細節了然於胸,正式投入農業便很快上手,不會手忙腳亂。若一個人埋頭默默苦幹,路會很難走,有師父引領,可說十分幸福。

王俊猛特別推崇第26班創始班長楊萬福開啟的實習輔導機制,在技術傳授上盡心盡力、毫無保留,由此立下典範,形塑第26班可貴的傳承文化,前輩帶後進,一個傳一個。他相信,在吸引年輕人返鄉上,實習輔導機制發揮指標作用,並讓後進可以更快上手,減少失敗風險。

中、青世代相輔相成,技術傳承且經驗創新

第26班成立於2009年,鎖定精緻、高價路線,楊萬福可說是開基者,他露天種植甜瓜多年,後來參加嘉義縣太保市農會菁英班訓練,看好精緻農業的潛力,同年組織產銷班主攻設施栽培,在第26班生產基地的太保市後庄里首開風氣,帶動新氣象,班員開始積極發展精緻農業。

經營上軌道後,楊萬福主動交棒,卸下班長職務,其實他正值中壯年,但是他認為,資深農民較不熟悉電腦、網路,責任下放,年輕人不受束縛,可全力發揮,產銷班傳承要趁早,不要等到消磨完年輕人的衝勁才交棒。王俊猛認為,農業之路包羅萬象,非單一學科即可概括,現代農民十八般武藝都要會,要學的很多,種到老、學到老,有前輩在前指導引領,後輩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反過來,年輕班員引進的新觀念,也激盪資深班員前進,互相交流學習並從中精進技術。

目前第26班班員組成,中、青世代約各居一半,平均年齡35歲,銳氣十足,而且人才濟濟,入選百大青農就有4位,其中農三代楊景翔30歲就榮登全國模範農民,個個都是農業好手。

第26班重點產品為玉女小番茄,進行選果、包裝流程時,必須眼明手快、動作俐落。

選對品種提高成功率,臺南13號網紋洋香瓜為入門首選

玉女小番茄、網紋洋香瓜、美濃瓜是第26班栽培主力,一般依季節輪替。玉女小番茄通常9月定植,約至12月開始採收,由於管理優良,採收期可長達半年,入夏後小果番茄休兵,輪由瓜類接棒。臺南13號網紋洋香瓜是第26班當前栽培主力品種,楊萬福常建議新手,想賺錢,種臺南13號就沒錯,不要一昧嚮往高單價的日本洋香瓜。他說,比起日本品種,臺南13號的甜度、風味並不遜色,只在於網紋較細微,不夠深刻凸顯,外觀上稍吃虧,但環境親和性遠遠高過日本品種,且臺南13號耐熱、抗病力強,適合炎熱多濕的環境,單位產量又高,新手農民從臺南13號入門,成功機率高,若一開始就挑戰難度很高的日本品種則易挫敗,初從農要投資的資材設備不少,因此更需步步為營。

臺南13號是由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育成的新品種,第26班長期與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合作,並成為新品種的實驗田區,從臺南11號、12號直到13號,對品種特性、栽培要領瞭若指掌。也因此第26班歷年來參與嘉義縣甜瓜節甜瓜評鑑比賽,從未失手。

楊萬福說,現今市場行銷型態變化快速,但競爭力的強弱,關鍵還是在於品質,維持技術領先,品質穩居高端,讓「生意人上門搶貨,不是貨找生意人」,是他從農以來一貫目標。

第26 班溫室結構牢靠,設施齊備,也是提升品質的必要一環。

溫室降溫設計大加分,盛夏「眼睫毛」仍保翠綠

邁入6月,氣溫飆高,平地番茄多已偃旗息鼓,輪由山區番茄接手,楊萬福的玉女小番茄依然結實纍纍,果實紅豔,農民美稱「眼睫毛」的蒂萼,鮮綠青翠。入夏後溫室熱如烘爐,蒂萼易乾枯捲曲,維持青翠細長不簡單。楊萬福提醒別小看這小小眼睫毛,它是夏季小番茄價值所在,也是品質的象徵。

能戰勝高溫限制,除了技術高超、管理周到,少不了先進設施。楊萬福在這方面的投資毫不手軟,2018年他在溫室裡新添內遮蔭網、抽風循環設施,不同於一般外覆披掛式遮蔭網的簡單設計,其內遮蔭網採自動定時開關,依天候狀況設定後,一指就可控制,不但精省人力,遮蔭、降溫效果更佳。

另外,溫室屋頂的抽風管,運用兩端風扇抽送上升熱氣,與內遮蔭網兩相搭配,讓嬌嫩的玉女小番茄,在盛夏依然結實豐盛,還附掛青綠漂亮的眼睫毛。楊萬福估算,內遮蔭系統花費120萬元,但他認為不能省,因為全球暖化,氣溫只會持續飆高,技術面須不斷創新因應,設施也得跟進,將眼光放遠。

溫室內遮蔭網採自動定時開關設計,溫室屋頂抽風管排除熱氣降溫功效卓著,讓果實得以抵抗溫室內的熱浪。

以理想社區生活型態為本,朝向歐洲合格認證放眼國際

第26班所在的後庄里,居民約600多人,是太保市人口最少的社區,卻是第1屆嘉義縣金牌農村得主,並榮獲全國金牌農村競賽銅牌。後庄里鄰近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高鐵凌空而過,但後庄社區內仍保留古意,百年老榕樹、池塘、曲橋、草棚涼亭,信仰中心保安宮廣場的老樹下,老人家閒坐搖椅話家常,保有農村風情。

比起一般農村常見垂垂老者顧厝,後庄社區卻洋溢青春氣息,童稚笑聲不絕於耳,三代甚至四代同堂和樂。王俊猛說,第26班勤耕精緻農業,吸引青年返鄉,為後庄里帶來活力,並創造上百個工作機會,閒置人力重新投入生產;例如農忙時節,老人家還可以賺點外快。當前農村人力老化,亟需新血注入,重點還是在於產業價值足以養家育兒,才能留住年輕一輩。在農業連結生產、生活、生態方面,第26班交出亮眼成績,但各農村社區條件不同,未必適合複製,應依其環境特色、強項整合發展。

在臺灣市場闖出一片天後,第26班雄心萬丈放眼國際。目前,外銷新加坡、香港已小有成績,開發新天地將是下一個目標。第26班要角、目前擔任嘉義縣青年農民聯誼會會長的陳育旗,率先配合嘉義縣政府推展全球優良農業規範(GLOBAL G.A.P)建置,將扮演引領第26班取得歐洲合格認證(CE)的旗手。

本文摘錄自《豐年雜誌》2018年9月號。《豐年雜誌》電子書平台,請參考:udn讀書吧TAAZE 讀冊生活HyReadZinio華藝線上圖書館Ko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