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友善耕作
有機農業促進法上路,農業相關部門推動有機農業更有行動力,本週六、日兩天在臺北農產運銷公司就有個假日小農市集開張,以後,每個週末都可以來這邊採購小農生產的有機或友善農產品,北農總經理翁震炘說,小農市集以生鮮蔬果為主,佐以少部分的農產加工品,而且每週來擺攤的小農都不一樣,每星期都來買也不會膩。
四年前,我第一次來到位於宜蘭深溝村的「土拉客實驗農家園」打工換宿時,她們提供的交通方式說明的最後一句是:我們的地址在XXX,門口有鮮明的彩虹旗。
2017年友善耕作開始推動後,據農委會統計,至2018年8月底,有機農業驗證面積已達8,216公頃,友善耕作登錄面積達1,798公頃,有機及友善耕作總面積達1萬14公頃。農糧署有機農業科科長賴明陽說明,為了促進有機產業發展,響應國際有機3.0的倡議,於2018年公布了《有機農業促進法》,第四條說明,主管機關應推廣之有機農業,包含未經第三條第十一款驗證之友善環境耕作。因此友善環境耕作是有機農業推動的一環。
農曆春節將近,家家戶戶辦年貨,農委會副主委陳添壽與農糧署長胡忠一今(26日)早到臺北希望廣場年貨大街,上鏡頭扮起臉書直播主持人,短短半小時內賣出百組以上國產農漁產品組合。胡忠一另表示,受益於氣候穩定,全國蔬果增產一到兩成,去年生鮮果品外銷量達歷史新高,今年仍樂觀,以屏東縣為例,2019年開始至今,水果外銷量已達130公噸。
因應2017挺挺動物生活節主題專區規劃,動物當代思潮特與農傳媒、挺挺網絡社會企業合作,開闢【動物主場我來挺】系列專題,包含金門、小琉球、花蓮等地
農委會於107年宣布有機農業推動政策,將友善環境耕作納入一環之外,最近也預告修正《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驗證管理辦法》,修正內容包括申請有機驗證農地的資格放寬
農家出身的林景和強調年輕人務農應該思考如何加強自己的技術與能力,持續評估產量、品質、市場、及成本,不要被「棄百萬年薪從農」的夢幻形象影響。
來到石門嵩山社區,放眼望去是綿延不絕的水梯田美景,層層人工石砌而成的百年梯田是嵩山社區最美麗的風景,但隨著農村人口老化與外移,百年梯田被迫休耕長達數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