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amol sonar on Unsplash
新聞
氣候穩定地區的受災風險反而較大?來自印度農村的田野經濟學

每到颱風天或寒流來襲,農作物損害的新聞常攻佔各大版面。在極端氣候影響下,農民需承擔的受災風險加劇!我們常羨慕氣候條件相對穩定的地區,但該處的受災風險真的比較小嗎?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經濟研究所莊雅婷助研究員,以世界糧食出口大國印度作為研究田野,剖析降雨量的變化對不同地區、不同類型農民的生計影響。

大吉嶺地區平均海拔達2,000公尺,類似臺灣高山茶產區雲霧繚繞。由於山區地勢陡峭,只能人工採摘茶葉。(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新聞
走向護土、有機種植的茶業尖端──喜馬拉雅山麓的大吉嶺

大吉嶺位在印度最北部的崇山峻嶺之間,以其單一產地茶聞名,不混裝,不調味,多層次的風味,細緻,甚至像朵花,還帶有杏子與桃子、麝香葡萄和烤堅果的味道──人稱「茶中香檳」。一杯茶也許是從葉片做成的,但風味是從大地開始的。馬卡巴里莊園是改變土壤的莊園先驅之一。

新聞
印度阿薩姆邦爆非洲豬瘟疫情 防檢局公告印度為疫區

印度的非洲豬瘟疫情是發生於鄰近中國大陸、緬甸、不丹及孟加拉之區域的的阿薩姆邦,已有超過513頭豬隻死亡,防檢局4日公告更新「近三年曾發生非洲豬瘟之國家(地區)一覽表」,在亞洲地區新增「印度」一國,5日清晨剛好就有一班印度撤僑包機返抵桃園國際機場,防檢局表示,針對這次華航的印度撤僑航班旅客,也實施了宣導及行李檢查,沒有發現違規情形。

新聞
蝗蟲過境戒備!揭非洲沙漠飛蝗的歷史不歸路止於此

沙漠飛蝗在東非大爆發後,一路向東挺進,看得人心惶惶,但植醫專家表示,這條東進之路是歷史之路,沙漠飛蝗大爆發時的遷徙路徑就是這一條,並止於印度,並不會飛過喜馬拉雅山到中國境內去。

新聞
全球暖化漸劇,國外研究團隊解序小米基因組,將可能育出耐高溫乾旱新品系

全球氣候變遷導致熱浪發生率越趨頻繁,高溫逆境的強度也加劇,全球禾穀類糧食生產因此受到衝擊。由印度為主、聯合中國與法國的研究團隊,匯集65位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攜手合作將珍珠粟(或泛稱小米)的基因組解序。從近千個小米品系中,篩選出能耐42℃高溫與乾旱逆境的品種,解析小米耐熱的生理機制,成果發表於世界頂尖期刊《自然─生物科技》(Nature Biotechnology)。若能將研究結論應用在禾穀類作物的育種產業,特別是亞洲、非洲等氣候較炎熱地區,有機會成功選育出抗高溫與乾旱的水稻、玉米或小麥品種。

封面故事
【生命流浪記】簡子倫:每一回的遠遊,都是一趟保種的旅程

初夏,一輛電動三輪車嘎噠嘎噠地駛進花東縱谷村莊。騎行者頂著豔陽奮力踩踏,一方面讓車子前進、幫單車蓄電池充電;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車上滿載書和種子,有點重、跑不快。這輛攤車是簡子倫與他的「種子野台」,上路時他的理想很簡單,就是用自己動手打造的移動野台,把保存種子的概念帶往每個角落。

新聞
印度爆發人畜傳染病立百病毒累積11死,國內暫無威脅仍須注意防治

防檢局已發文給國內的養豬業者,呼籲業者及場內工作人員,勿至疫區國家畜牧場參觀訪問或接觸動物,若從疫區返國,至少應觀察1週再進入畜舍。並且確切落實場內外清潔消毒工作,並觀察紀錄場內動物健康情形,如有出現異常症狀,應立即通報所在地動物防疫機關協助處理,確保國內人畜的健康安全。

新聞
印度維達巴以滴灌抗旱,轉型有效水管理示範區,翻轉旱地命運

瓦魯德農民在乾旱導致龐大經濟壓力之下,仍齊心共同面對環境問題,加上政府政策支持,成功打造了一套適合的灌溉模式,不但解決旱季危機,更形成永續農業的基底,值得臺灣借鏡。

新聞
【有毒植物】路邊的芒果別亂吃——海檬果

有次至北關遊玩,遠遠就看到幾棵樹上長滿果實,以為是芒果,真想吃它一口,但走近一看,才發現是有毒植物──海檬果,才又退怯三步,這可吃不得呀!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走訪阿里山森林鐵路,印度鐵道部次長來臺交流

繼去(105)年臺印在阿里山森林鐵路嘉義車庫園區簽署遺產鐵路合作意向書後,印度首度派遣該國鐵道部最高行政官員Verma助理次長,率該部遺產鐵道司Nath司長及Lakra總工程師來臺,於4日訪問農委會洽談兩國後續遺產鐵路合作交流事宜,隨即於5日搭乘自嘉義首發至十字路站的郵輪式列車,實地走訪阿里山森林鐵路沿線的秘境車站及重要林業文化資產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