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散步提案】雨都基隆的魔幻夏夜:感受生猛迷幻的海派夜生活

出生於基隆的張惠媛是「雨都漫步」的成員之一,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因著對家鄉的認同,紛紛投身在地文史的導覽行列。張惠媛眼中的基隆夏夜,除了最具代表性的崁仔頂漁市拍賣、盛夏中元祭的放水燈,還有基隆特有的一股閒適自得的氣氛。

人物
【看不見的人】都會近郊的菱角田

以前念書在臺南市官田鄉大崎村住了一段時間,學校附近有許多菱角田,每到秋冬就是菱角採收的季節,省道上也有許多現炊菱角的攤販,假日偶爾會買幾包帶回老家,品嘗官田菱角的滋味,當時我就很好奇帶著斗笠與包巾的農婦們是如何栽種菱角?

藝文
【畫女話她】從遍地荊棘裡活出燦爛

世界總是對男孩說:勇於突破、追求夢想、大破大立、不要在乎他人眼光!然後對同年齡的女孩說:認命些、溫順些、要注重名節、要為妳的家人(其實就是丈夫和小孩,絕對不是為了娘家媽媽)犧牲⋯⋯族繁不及備載。

藝文
【人生書報攤】書裡的故鄉味

近日看的書是《俠隱》,書評說那是一本充滿中國北京食味的書,也是作者張北海先生當年在北京的吃喝記憶,與那時代遇上戰爭發生的種種人生變遷。我們在描述食材或食物時,多會用小時候的記憶、媽媽的手路、故鄉的味道來敘述

藝文
【散場見】時間並不能讓我們與過去和解, 給《海邊的曼徹斯特》的李.錢德勒

《海邊的曼徹斯特》是美國導演肯尼斯・洛勒根(Kenneth Lonergan)2016年的作品。電影描述主角李・錢德勒因為自己的疏忽,釀成一場令人唏噓的家庭悲劇後,決定放逐自我,遠離家鄉曼徹斯特,到波士頓當名黑工,但哥哥喬的意外猝死,讓李為了處理喪禮和姪子的生活安排,不得不回到這個傷心地。

飲食
【廚房的模樣】首爾的日常文化觀察

2017年夏天,我們受到在韓國多所大學擔任藝術講師的柳成孝老師的邀請下,從濟州島開始,與當地藝術課的同學、農民、記者等人分享文化經驗,接著再到首爾附近的富川市,在藝術通識課堂與大學生對話交流。最後兩天我們終於來到首爾,拜訪朋友經營的獨立空間infoshop café Byulkkol,店主邀請我們在店裡舉辦一場小型座談。

飲食
【羅山小旅行】重溫頂上工藝的光輝歲月

從泥火山、鬯蕨到有機種植,花蓮縣富里鄉羅山村的自然特色不少,現在,羅山村的居民正在發展社區文化產業,從一頂斗笠開始。

土地
【遺忘考】名片做的筆記簿

逛臺中審計新村的店家,6歲的炎看中一本來自日本的口袋型筆記簿,封套為暗紅色鱷魚紋,展開的內頁是每天一行,一月一頁,書背附有一支小小的筆,相當有質感,炎衡量零用錢與存款後將它買下。

土地
【Parirayan交換日記】請你抬頭看一看我

住在斜坡上的人們,為了隨時保持穩定,都有很驚人的腰力。像我這樣不愛運動,在電腦前工作最多也只能好好挺直幾分鐘,被啤酒和鹹酥雞養粗的腰身,基本上屬於被分配到打飯班、茶水班、托育班的體格,在年紀稍長的哥哥、姐姐面前這樣示弱已算有些愧對,若還在九十幾歲的小湯面前扶腰搥肩、嘶嘶哀鳴,那簡直是喪盡天良;小湯不罵人,只會在你面前默默「示範」怎麼搬動田間大石。

土地
【大地物語】春一枝鹿野76

臺東鹿野高台上有一間「春一枝鹿野76」,冰櫃裡擺滿色彩繽紛的冰棒,口味眾多讓人難以選擇。身處於開放式的空間,向外眺望盡是綠意,一邊吃一口「春一枝」,感受臺灣土生良品的小確幸。小老闆李承澤承接父親李銘煌開創的事業,已定居臺東三年,展開自己的鹿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