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場見】時間並不能讓我們與過去和解, 給《海邊的曼徹斯特》的李.錢德勒

文/路瑋 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海邊的曼徹斯特是美國導演肯尼斯・洛勒根(Kenneth Lonergan)2016年的作品。電影描述主角李・錢德勒因為自己的疏忽,釀成一場令人唏噓的家庭悲劇後,決定放逐自我,遠離家鄉曼徹斯特,到波士頓當名黑工,但哥哥喬的意外猝死,讓李為了處理喪禮和姪子的生活安排,不得不回到這個傷心地。

李,我能明白那種生命就此破碎的感覺。

從那天起,你必然充滿悔恨,才會不留餘情的想耗空自己,將往後的生命活成一片廢墟,處處黯淡荒涼。

那些期望時間能治癒(或是緩和)一切的人們,或許都該來到你現在生活的這個小鎮看看。這裡的冬天凍得嗆人,地上總是積著一層厚厚的雪,像極了你內心的憂傷與自責,你得不斷地鏟,不斷地鏟,才能掘出些空隙,但大雪仍舊紛飛不停,稍作喘息,你那好不容易鏟清而出的空白心地,馬上又會被另層厚雪覆蓋住,重重的哀傷,讓一切成為徒勞。

然而,我也明白,雪不鏟不行,萬一厚積成冰,會壓出更多問題,就像那時你奪下警員的手槍想了結自己,便是如此。隨著日子過去,你也清楚身邊親友的關懷是你繼續活下去的理由,縱使人似空殼,或是不得旁人諒解,你還是得活著,那是最後你該盡到的責任,為了他們而活。

至於償罪,便只是奢望,沒人能夠贖一個無法清償的罪。

如此來看,英國詩人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寫下的那句名言:「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似乎就沒那麼對、那麼可以安撫你心了是嗎?對你而言,時間不是單純的過去消逝,而是某種輪迴,所以春天不代表新生,反而是冬天降臨前的序曲,類似暴風雨前的寧靜,你得做好準備,迎接一波又一波可能更嚴峻、冷冽的內心風雪,能不能挺得住,誰也不確定。

當然,傷痛的銘刻必非永恆,如果交給時間來療傷並不可靠,交給我們自己的大腦試著緩慢遺忘(或是緩和),或許比較能成功。畢竟,按照人類大腦的功能結構,我們一生之中遺忘的永遠比記得的多,而且還是多很多。

我們得試著讓自己遺忘,告訴自己遺忘並不是種罪惡,相反地,清楚記得所有的事情,對我們來說才是夢魘。李,如果你也讀過作家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的小說《博聞強記的富內斯》,你一定能夠明白,像小說主角富內斯一樣詳盡記得所有一切,甚至細微至極的事情也都清楚記得的人有多麼痛苦,他沒有將記憶統整概化的能力,生命將只變成一件又一件的單獨事件,而非串成整體。

這樣的人很難算是正常,對吧。

MBTS_3904.CR2

PROFILE

路瑋 

邁入中年的電影愛好者,比較常窩在家裡看電影,不愛上電影院享受大螢幕,可能是因為這樣,看見與分享的,總是電影裡的那些幽微小處。


更多內容請見《鄉間小路》2018年0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