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經營
區塊鏈串聯產銷履歷大未來 溯源資訊全透明,食安把關再升級

區塊鏈最大的優點是不可竄改與資料透明,使用區塊鏈技術建立產銷履歷之溯源機制可以增加消費對產銷履歷的信任,且由於區塊鏈具有不可竄改的特性,因此資料就算經過修正,修正前輸入之資料也會被永久保留。

農業經營
中國林下經濟的發展現況 以示範基地推行多元的林下經濟模式

隨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在2019年4月18日公告生效「林下經濟經營使用審查作業要點」,多年來臺灣林地法令上以木材收穫為主體的傳統經營模式,終於有所改變,這對想要加入林下經濟生產的農民來說,是等待多年的好消息。

農業經營
小農經濟走出去擁抱大市場 臺灣農產品外銷現況與展望

開放的國際經濟環境中,農產品貿易早已跟各國的農業生產、消費及農民所得密切連結。尤其臺灣在200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如何避免進口衝擊與擴大出口機會,更是推動臺灣農業發展所必須面對的課題。

豐年雜誌
臺灣農業失落的環節?放眼社會需求,強化冷鏈為遲早一步

當臺灣農產品販售通路逐漸從農產品批發市場、販運商等傳統通路,而轉移至量販店、超市等大型實體通路及電子商務通路,產地到餐桌間的分工日趨精細,為了確保各端點作業流程維持產品品質,每個環節都有保鮮需求

豐年雜誌
採後才是戰場! 完善冷鏈確保農產品品質

維持農產品品質是一場場速度戰,就從採收的瞬間開戰。採後處理技術及運輸作業是冷鏈前端的關鍵環節,小農藉由簡易的田間採後處理,就能讓農產品鮮度更持久

豐年雜誌
臺灣農產品尚青! 穩定品質維繫外銷版圖

同時具備熱帶與亞熱帶氣候的臺灣,擁有富饒的自然環境,得以孕育出種類多樣的作物。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統計資料查詢網站〈貿易統計表〉,2017年臺灣農產品出口總值約美金49億8千萬元,主要出口國家以鄰近的中國為最高,約占20.7%

豐年雜誌
標準化冷鏈運輸,「冷」、「穩」缺一不可

自從2005年以來中國電子商務風起雲湧,在2017年阿里巴巴集團宣布以美金28.8億元投入大潤發(RT-mart)、歐尚(Auchan)為主的中國「線下實體賣場」體系

豐年雜誌
今日農業如何順應極端氣候?「作物溫度逆境模擬試驗平臺」體驗危機,篩選抗逆種原

臺灣於2016 年初受寒流影響,臺北、 高雄分別持續長達 62、32 小時 10°C 以下的低溫,造成臺灣農損高達 42 億 3,086 萬元。臺灣冬季盛行東北季風,當西 伯利亞極地冷氣團南下時,造成氣溫劇降, 稱為寒流或寒潮。每年 12 月~次年 3 月都 可能發生寒流,其中以1月出現頻率最高。

豐年雜誌
資源開發,轉為生態調節 「生態系統服務」導入農業,檢視永續資源庫存

氣候變遷日益嚴峻,受自然因素直接影響的農業首當其衝。「生態系統服務」(Ecosystem Services)連結生態系統與人類福祉,其較廣泛被使用的分類方式包含支持服務、供給服 務、調節服務及文化服務,可為人類提供安全、健康、良好社會關係、生活所需物資等。

豐年雜誌
未來氣候情境模擬, 考驗農業韌性

近年因為全球氣候變遷加劇,導致氣 候異常狀況層出不窮,對於備受自 然氣候條件控制的農業造成極大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