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光 魏趨開
封面故事
傾一世代,走一小段種子存續的路

種原保存,是無法立見成效,卻能傳承後代、延續未來,打造諾亞方舟的重要工作。魏趨開與黃永光都在這項少人觸及的專業上,累積了35年以上的資歷。這天晴朗的午後,兩人相約在臺中霧峰的作物種原中心展開對談,他們雖分屬不同單位,卻長期相互支援,難怪一見面就顯得熟稔友好。對於種子,兩人又有什麼異同的看法呢?

種子
封面故事
採集飲食文化的種子

新竹竹北的「新社農藥種子行」成立於1970年,彼時竹北為蔬菜專業區,供應臺灣北部的小葉類蔬菜,種子農藥行應運而生。1990年後竹北因人口老化,專業區逐漸移至桃園,種子行的銷售型態也從零售轉為批發。不同於多數種子行專注大宗蔬菜品種,第二代經營者陳奇峯蒐集許多竹北地方品種,不僅支撐了當地的飲食文化,也吸引食材文化研究者前來探訪。

鄉間小路菜子
各期雜誌
《鄉間小路》2019年1月號 菜子tshài-tsí

廣告詞「青菜佇遮啦」耳熟能詳,但我們更好奇「菜子佇佗位」?追溯菜子的產地, 反而冒出更多疑惑:為什麼專門耕作的農人沒有菜子,得向種子行購買?種子公司如何生產種子?稀有品種又要到何處尋?到生產現場揭開菜子的身世之謎──菜子雖然是作物生命的原點,卻已經歷了漫長的旅途,身負傳承的重任,等待落土生根。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政府把關種子品質,臺灣為全球第22名種子出口國

種子具有體積小、耐運儲及產值高等特性,國際貿易需求頻繁,國際種子聯盟預估2020年全球種子貿易總額將達920.4億美元。種子需求反應地區農業規模及成長型態,為達國際貿易標準,10年前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下稱種苗場)設立全國唯一經TAF(全國認證基金會)認證的檢測實驗室,及ISTA(國際種子檢查協會)認證實驗室,進行GMO檢測、國內良種檢查等工作。

新聞
【飽讀好書】為森林植樹的動物們

我沒見過松鼠種下或埋藏橡實,不過我在秋天裡經常——幾乎每天——看到牠們搬運橡實、掉下橡實,還有把橡實存放在洞裡,就像每位天天造訪樹林的人都會看到的那樣。

花旗木
新聞
平地櫻花能在5月盛放?近年新興景觀樹種——花旗木

5月份怎麼還能看見櫻花在開?而且還在南部平地?奇怪!近看花朵比櫻花大很多,花的形狀也與黃花的阿勃勒類似。喔!原來它不是櫻花,而是近年新興的景觀樹種:泰國櫻花,或叫花旗木。

新聞
芽菜種子也要運動,花改場用超音波搖出有機芽菜

芽菜是餐桌上常見食材,也是許多崇尚養生者喜愛的蔬菜,但種植芽菜很難避免使用化學藥劑,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研發「芽苗菜種子預措設備」

新聞
穿上機能衣,「種子披衣技術」將創種子新商機

像是穿著機能衣的種子,事實上是歐美廣泛使用在種子的加工技術-種子披衣(seed coating)。披上外衣的種子改變了形狀和大小,讓細小的種子更容易機械播種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農業百工圖】秧苗快快長 育苗業

每年一月,邱水清家門前的麻雀總是特別多,鳥看準了育苗的日子要開始了,在冷藏庫放了四個月的種子才剛浸入水槽裡,牠們就擠在最近的電線桿上嘰嘰喳喳等著,邱水清除了放放鞭炮嚇鳥,也沒想多做什麼,反正鳥吃剩的就是人的。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農百科】大豆如何留種?毛豆王子告訴你

去年因連續颱風,雲嘉南和高屏大豆產區遭大雨侵襲,不少農民擔憂今年大豆種子可能不夠。還好今年初遇暖冬,12月底到1月初大豆收成不錯,高屏地區種子控制在缺一成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