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把關種子品質,臺灣為全球第22名種子出口國

種子具有體積小、耐運儲及產值高等特性,國際貿易需求頻繁,國際種子聯盟預估2020年全球種子貿易總額將達920.4億美元。種子需求反應地區農業規模及成長型態,為達國際貿易標準,10年前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下稱種苗場)設立全國唯一經TAF(全國認證基金會)認證的檢測實驗室,及ISTA(國際種子檢查協會)認證實驗室,進行GMO檢測、國內良種檢查等工作。

近5年來,臺灣的蔬菜類種子出口連年成長,其中以西瓜、甜瓜、鬆花系統的花椰菜、木瓜及小番茄為大宗,種苗場場長張定霖表示,種子價格可比黃金,品種、品質、生長狀況都會影響價格,未來種子產業的潛力可期,種苗場將持續進行種子品質相關檢驗與試驗研究,協助採種農友與種子公司出口高品質種子,讓全世界更加肯定臺灣種子品質。

種子產業潛力大,臺灣出口排名為全球第22

研究人員在臺南11號水稻採種區發現異型株。

依據國際種子聯盟統計,臺灣種子出口排名為全球第22名,潛力很大。這幾年來,尤其蔬菜類種子的出口更是連年成長,據種苗場統計,2012年臺灣蔬菜類種子出口金額為1480萬美元,到2017年已爬升至1845萬美元。

種苗場場長張定霖指出,種苗為農業發展的基礎,種子需求量與地區人口數有關,但產值不一定與需求量成正比,且種子出口品種及品質會因地區不同而有差異。目前國內種子出口大宗品項為西瓜、甜瓜、鬆花系統的花椰菜、木瓜及小番茄,如木瓜種子深受巴西、印度、日本,及東南亞國家喜愛,1公斤種子產值可達12萬元。

國際貿易需仰賴檢測證明

種子生產涉及三大要素,分別為種原品質管制、買方對賣方要求(如:無病原、非基因改造),及輸入國對輸出國要求,因此國家要發展種子貿易需不斷開發檢測技術、進行相關監測。

為提高檢測技術及品質,種苗場在2008年導入ISO/IEC 17025系統,成立具全國認證基金會(TAF)認證的檢測實驗室,並陸續取得多種作物檢測方法認證。目前檢測作物為大豆、玉米、木瓜、馬鈴薯及棉花,也接受農糧署委託進行田間栽培作物GMO監測,每年監測至少200公頃木瓜、15,000公頃玉米,及1,800公頃大豆,以維護農產品安全。

木瓜田間採樣,樣本將送回實驗室,檢測作物是否有GMO。

種苗場副研究員張惠如表示,GMO作物無法依照外觀判別,需要透過儀器檢測分析,目前依檢測項目不同,收費價格有所差異,如大豆的GMO檢測有3項,收費為1,000元,而玉米因種植種類多,相關檢測項目多達10項,收費為4,000元。

此外,為滿足國內種子外銷檢疫需求,TAF認證實驗室也增加「植物種子病原檢測」,協助防檢局辦理「輸出植物種子特定病原檢測作業」,為國內種子業者取得無特定病原檢測報告,這幾年申請檢測以花椰菜種子、西瓜種子為大宗。

種子品質不容疏忽

研究人員正進行植物病原檢測。

病原檢測固然重要,但對購買者來說,種子品質也是關注要點之一,為確保繁殖及銷售品質,種子檢查是種子繁殖生產過程中,不容忽視的品管環節。

種苗場所管理的「種子檢查室」是國內唯一經ISTA認證的實驗室,主要執行國內良種繁殖制度與核發種子檢驗證所需的水分測定、潔淨度分析與發芽率檢測等品質檢測工作。

目前經ISTA實驗室室內檢查的水稻種子,可穩定提供農業推廣面積達12萬5千公頃,讓全臺水稻田更新率達50%。雖然成效不錯,但助理研究員蘇士閔表示,不同物種的種子檢查需透過大量人力,仰賴人眼及經驗辨識,同物種不同品種的種子辨識難度更高,因此正與中興大學合作開發水稻種子影像辨識輔助系統,彌補人力缺口的問題。

張定霖強調,種子價格可比黃金,品種、品質、生長狀況都會影響價格。未來種苗場將持續進行種子品質相關檢驗與試驗研究,協助採種農友與種子公司出口高品質種子,讓全世界更加肯定臺灣種子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