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科技農企業
農企業從小農出發,前進到企業化,甚而跨業結盟,無不透過創意的加值與既有資源的充分整合,而在素有科技島之稱的臺灣,正有許多農企業經營者將自身農業專長與時俱進,結合鋤頭與鍵盤,有效運用科技發展提供的翅膀,讓農企業飛上「雲端」變身科技農企業,勇敢闖出一片天。
科技顛覆典範、翻轉產業樣貌,面對未來氣候變遷、全球化競爭日益劇烈,加上無預警而來的COVID-19疫情對全球經濟局勢、消費習慣帶來巨大影響,農企業經營者不能拘泥於舊觀念,必須跟著快速調整,才能找出因應之道。面對嚴峻的經濟局勢,臺灣農業不但生產結構要調整,經營思維也要跳脫傳統農業概念,把過去以技術導向的產業經濟轉換為從需求導向出發的知識經濟,將傳統農業提升為知識農業,科技創新應用與經營模式創新,正是提高臺灣農業競爭力至為關鍵的因素。
為想幫助農民取得穩定合理的收入,6年前,柯氏兄弟把傳承40年的果菜運銷工作轉型,成立了「自然綠洲」品牌,將產品品牌化、精品化,大舉進攻超市體系。
素有「瓜鄉」美譽的宜蘭縣壯圍鄉裡,近年來擁有一個觀光新地標──旺山休閒農場。南瓜隧道內超過300個品種的南瓜及各類瓜果,是神農獎得主一生投入在育種上的心血結晶,而能在短短8年內就跳脫一級農業生產,成為跨加工、銷售整合與觀光休閒的示範點,更隱藏著農二代成功傳承的祕密。
距離臺南市佳里區車程不過十分鐘處,一望無際的白色花海如波濤般迎風搖曳,這片花海是由白色芝麻花構成,而這裡是全臺種植最多芝麻的大本營。
過去完全沒有漁業養殖經驗與背景的劉建伸,因為喜歡養魚,學生時期就在家裡偷偷養魚,畢業後因難以忘情養魚的樂趣,在當了一年養殖學徒後,以初生之犢不畏虎的精神募資創辦「峰漁股份有限公司」,自行規劃養殖模式,實現夢想。
全球布局發展是農企業經營成長的重要策略,以科技農企業為出發,結合優勢產業與支援體系,以制度化、體系化及全球化來建立科技農企業國際經營能量。許多科技農企業在輔導團隊的幫助下,強化運營與管理、整合多元創新,結合技術、智財、設施設備與營運模式,踏上國際舞台。接下來,帶你一窺科技農企業如何跨出服務躍升、智慧轉型的嶄新未來。
用來為動物擋風遮雨的帆布簾,是畜牧場通風管理的重要工具;李榮春將傳統型的帆布捲揚器,導入遠端控制,做到即使人在國外也可隔海操控,省工又省人力。
以往,臺灣人多嗜鮮筍,新鮮現採成號召,卻也限縮了筍農的發展性。但在阿丹果菜生產合作社運用高水準加工技術,在不添防腐劑也能封存新鮮滋味的情況下,不但嘉惠更多嗜筍人,一年四季都能購入仿若現採的各類竹筍,也為更多筍農打開新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