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環評
環境部今(28)日預告「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增訂國家公園、特定農業區的農業用地、公有造林地等環境敏感區位須實施環評,山坡地設置光電裝置容量2萬千瓦以上,或面積15公頃以上者也應實施環評。
阿里山林業鐵路歷史悠久,是臺灣重要觀光景點,近25年卻因地震、颱風屢受重創,導致部分路線中斷。在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爭取經費下,先前重新開鑿的42號隧道已完工,預計今(2024)年7月1日可恢復全線通車。未來林業保育署將陸續翻新阿里山林鐵沿線車站、規劃阿里山林鐵支線「眠月線」局部復駛等,將阿里山林鐵百年底蘊轉化為持續發展的動力。
臺南市政府規劃利用鄰接台86線快速公路及國道1號的港墘農場土地,開發「綠能產業園區」,今(11)日進行環評初審。因開發方報告未清楚說明園區可能產生汙染,環評委員要求補充空汙排放量、水質影響評估、事業廢棄物處理、危害性化學物質等資料,並評估保留更大面積綠地,補正後再審。
環保署今(1)日召開環評大會審查高雄南部科學園區橋頭園區開發計畫,最終在專案小組第3次初審會議結論基礎上,附帶要求地殼變動監測、複層次植栽及成立東方草鴞保育推動小組等條件通過。
環境保護署今(27)日召開「南部科學園區橋頭園區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初稿」專案小組第3次初審會議,經要求補充說明東方草鴞保育計畫、增加基地周邊土壤重金屬砷監測點及頻率、強化與農民及意見團體溝通後,環評初審通過,將送交環評大會審查。
環保署今(28)日召開高雄南科橋頭園區環評第2次初審,環評委員要求開發單位補充車瓜林斷層分布與滾水坪泥火山相關性與可能影響評估,評估2030年達成100%再生水利用,以及擴大東方草鴞等保育類物種保育區面積的可行性等。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將原有「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資料,經專家分析推估,建置不同的生物多樣性程度資源地圖,已收集在特生中心官網的「生物多樣性圖資專區」(https://www.tesri.gov.tw/A6_3),可供保育空間規劃檢索使用。
雲林縣林內鄉湖本村一山坡地遭採伐開挖約5.5個足球場大,原本蓊鬱山林礫土層裸露無遺,由於位處土石禁採區及易危的八色鳥棲地旁,當地居民強烈質疑有違反水保、土石開採及侵占國有林地之嫌。雲林縣府水利處坦言開採行為人確實違反原核定計畫,已裁罰6萬元,初步認定未盜採砂石。林務局將申請鑑界釐清是否占用到國有林地。